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分享]可以線上看的50個錄像藝術作品

http://flavorwire.com/399191/50-great-works-of-video-art-that-you-can-watch-onlin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video art is underexposed. Part of it has to do with the hard-to-shake reputation that video art is just too campy and esoteric — an opinion espoused by Jack Donaghy and anyone else who believes that art is exclusively paintings of men on horses. Another reason is the attitude that of a lot of influential, opinionated video artists share: they simply aren’t comfortable offering their wares to just anyone, and would rather sell the things they’ve made on glitzy-looking DVDs to a few collectors and museums, as they would a painting or a sculpture.
Still other video artists are concerned that their work might be misidentified as films. This anxiety leads them to seek out venues for their work (warehouse art galleries and hard-to-find back-room viewing rooms) that will grant them the power to have it appreciated on its own terms. Artists may care about a disembodied feel of a projected work in a more open-air setting, or they may want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culptural qualities of placing one or many TV monitors in the gallery space. For genuine aesthetic reasons, many great works of video art are not meant to be seen on someone’s TV or laptop at home. 
But a lot of them can be. For anyone who is enamored with film or remains a devotee of performance, video art can be like a happy marriage between the two. The great works of video art that are available to watch online are like a never-ending museum that is always growing and never closes. This collection should serve as a compact introduction to video art for anyone who’s uninitiated or a handy compilation for anyone who loves the medium but has some trouble finding the good stuff online. Enjoy!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攝影家]小山泰介 /Taisuke Koyama








城市皮層的斷片 文/高子衿.圖/G/P gallery

日本當代攝影專題-認知極限的抽象的攝影 小山泰介 Taisuke Koyama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即日起至2014.5.31 開放徵件~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簡章下載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表 word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表 PDF
2014 年度「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簡章

 1839 當代藝廊於 2009 年 4 月 3 日成立,主要宗旨為推廣攝影藝術教育。為提升台灣攝影

藝術創作風氣,並發掘更多深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1839 Little Gallery 於焉誕生,隨後在 2009

年 11 月 20 日正式開幕,並以提供年輕攝影藝術家創作發表的空間為主要經營方向,竭力落實

我們推廣攝影教育的目標。

 經歷五年的努力,結合台灣首創唯一攝影學位學程的誕生,鼓勵社會大眾從事攝影藝術創

作,並藉此發掘、培養具有優良資質或潛力之創作人才,促進攝影藝術生態之發展,因而於

2014 年首度設立「1839 新秀影藝術獎」。奬勵有志以攝影藝術長期創作之創作者。為發掘以攝

影藝術為職志的年輕藝術家,並支持藝術家的長期創作,使其作品及創作理念獲得發表的機會,

落實我們推廣攝影、深耕攝影的目標,將台灣當代攝影推向無限可能。

二、 活動網址

〈附 2014 年度「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甄選辦法、報名表、授權書、藝廊平面圖〉

三、 參加資格

凡具對攝影藝術有興趣者之個人,不限居住地均可參加。

四、 甄選內容

1. 徵件類型:純攝影媒材

2. 徵件主題:題材不限,但須為具有創新風格及豐富意涵之同一系列作品。

3. 作品規範:

(1) 每組作品張數不得少於 10 張,作品如有閱讀順序請於背後依序編號並註名方向及展覽

預計輸出尺寸。

(2) 每張作品畫面尺寸之短邊不得小於 7 英吋(18 公分)以下;長邊不得大於 24 英吋(60 公分)

(3) 作品不得裝裱;亦不接受立體作品。

五、 申請方式

1. 欲報名者,請至活動網站下載申請資料,檢附下列文件,並提彩色書面資料與燒成光碟之

電子檔〈作品圖檔需寬度 25cm,解析度 300dpi 以上〉各乙份寄至主辦單位,資料不全者,

視同棄權。

(1) 「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表

(2) 每組作品須附上創作理念論述短文一篇〈500-800 字〉

(3) 參展作品〈作品規範詳見四之 3〉

2. 於截止日 2014 年 5 月 31 日前郵寄或親自送達:
10696 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 120 號 地下樓

2014 年度「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收

3. 申請資料恕不退件。



六、 收件日期

欲報名者,請於 2014 年 5 月 31 日前將資料寄至主辦單位(截止日以郵戳為憑)。本會將會另

行通知入選者,入選者需將相關文件填妥寄回,方為正式入選。



七、 獲獎公告

2014 年 6 月 20 日,於主辦單位網站公佈。



八、 獲奬獎勵與義務

「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獎項:

1. 主辦單位提供資源:

(1) 無償提供展覽場所。

(2) 協助舉辦展覽茶會。

(3) 協助宣傳,包括新聞稿、電子海報發佈、社群媒體宣傳、DM 文宣、展覽說明卡印製,

展覽空間佈展協助。

2. 應配合事項:

(1) 基於展覽典藏之考量,獲獎者於展覽空間展出之作品需:

 黑白作品如係底片拍攝,必須使用纖維紙基(FB)相紙製作。

 數位攝影作品亦需以耐久保存材料製作(請洽數位材料供應商)。

(2) 獲選者應配合主辦單位協調規劃之檔期與宣傳作業時程,提供無版權問題且可供編輯印

刷之文字、影像資料。

(3) 檔期確定後,需提供展覽電子海報、紙本 DM、酷卡、海報之設計檔,以進行活動宣傳

與茶會安排。

(4) 展出須於展覽開幕前一日完成佈展,惟作品展示之規劃須由主辦單位同意後始執行,展

覽結束後一日內撤展完畢,逾時主辦單位恕不負保管責任;展覽期間及運輸過程之保險

由參展者自行負責。展期未結束前,展出者不得擅自將作品借出或取走。

(5) 應配合於開幕茶會及導覽。

3. 後續合作:

獲獎者,於未來其他展覽活動或獎項榮譽,主辦單位將協助宣傳。

九、 獲選後注意事項:

1. 送件作品請自行包裝妥當,本會對參選作品當負保管之責,惟遇有人力不可抗拒之情事使

作品遭受損害時,本會不負賠償責任。

2. 獲獎作品如經人檢舉涉及侵害著作權及其他違法情事者,一律取消參賽及展覽資格

3. 主辦單位對所有獲獎作品有重製權(研究出版展覽宣傳)不另給酬;凡參加本徵選者視同

承認本簡章之各項規定,如有未盡事宜得以政府公告之相關法令為依據。

4. 本活動出發點為協助攝影藝術之新秀獲得展演空間,並透過藝術行銷吸引伯樂,本會將提

供展覽資源作為新秀最佳之機會,惟獲選團隊本身亦應高度珍惜此一機會,善盡應盡之義

務並做好準備,展現專業的藝術水準。

5. 獲選者若未能依約展出作品或參與,除非已事先向主辦單位說明緣由並取得諒解,否則未

來將不得再向主辦單位提案報名。

6. 主辦單位對邀請展出之作品,均有展覽、攝影、錄音、刊印出版之權利。

7. 展覽期間無另外投保保險。

8. 為鼓勵藝術創作者,作品如有交易行為,本單位代表處理。

9. 展覽空間如有特別規劃之使用,應事先與主辦單位溝通協調,經本單位同意後方可執行。

十、 主辦單位 / 聯絡電話:

 1839 當代藝廊 02-2778-8458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阿蘭·巴迪歐:當代藝術的十五個論題

日期: 2012-2-8 15:33:58     作者:阿蘭·巴迪歐     來源: 東方視覺    
巴迪歐
  我認為,當代藝術的重大問題是怎樣才能避免做一個浪漫主義者。這個問題很重要,談起來也很難。更準確地說,是怎麼樣才能避免做一個形式主義的浪漫主義者。這就像把浪漫​​主義和形式主義混雜在一起。一方面是對新形式的絕對渴望,總是需要新的形式。現代性就是對新形式的無限渴望。而另一方面呢,迷戀身體,迷戀限定性,迷戀性,暴力,死亡。在這兩個方面之間有一種相互矛盾的緊張感,就像是形式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一個合題,這就是當代藝術的主流。下面我提出十五個命題,想回答這個問題:怎樣不做一個形式主義的浪漫主義者。
  第一條命題:藝術不是一場崇高的降落,從無限降落到身體和性慾的有限的不幸,而是通過物質減法的有限手段生產無窮無盡的主體級數群。
  我認為藝術的目的是通過精確並且有限的概括,去生產一種觀察世界的新的光亮。所以,現在的矛盾存在於對新形式的無限渴望和諸如身體,性之類的有限性之間。而新的藝術有必要改變這一矛盾的語彙,為無限性這一方添加新的內容,新的光亮。所以,第一條命題幾乎是對現有矛盾的顛覆。
  減法:減法這個詞有兩個意思第一,不要沉迷於形式的新奇性。我認為,在今天,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對新奇的渴望就是對新的形式的渴望對新形式的迷戀。對批判,對再現之類的迷戀,實際上並不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立場,因為資本主義自身就是對新奇新穎的迷戀,就是形式的持久革新。我們有必要看到對新的形式完完全全地迷戀並不真是對真實世界的批判立場。有一種可能性,真正的願望,一種具有顛覆性的願望,是對永恆的渴望。渴望某種穩定的東西,某種藝術,某種自身閉合的東西。因此,這是一個可能性,因為對形式的持續修訂並不是真實的批判立場。所以說,對形式的渴望在藝術中的確很重要,但是對形式穩定性的渴望同樣也很重要。
  減法的第二個意思是不要沉迷於有限性,迷戀暴力,身體,痛苦,迷戀性和死亡,因為這只是顛覆了快樂意識形態。在藝術創造中,我們常常迷戀受苦的身體,性慾的艱難之類,以此顛覆這種快樂意識。我們不需要那一類的沉迷。藝術創造有批判快樂意識形態的必要性,然而,通過一個新的視野,一種新的光亮,某個可以稱之為積極的新世界,也是一種藝術必要。所以,藝術的問題也是生的問題,而不總是關於死亡的問題,這就是第一個命題的含義。我們有必要尋找一種藝術創新,它不迷戀形式的新奇,不迷戀殘暴,死亡,身體和性慾。
  第二個命題:藝術應當不只是一種特殊性(不論是種族的,還是個人的)的表達,藝術是向每個人說話的真理的非個人的生產。
  這裡的重大問題是普遍性:藝術創作有沒有一種普遍性? 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是全球化,是世界的一致性問題。全球化向我們提供了一種抽象的普遍性。金錢的普遍性,信息的普遍性和權力的普遍性。這就是今天的普遍性。這樣一來,面對金錢和權力的普遍性,藝術的問題,藝術創造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藝術創造的功能在於對抗嗎? 在於從普遍性中抽像出種種特殊性的獨一性嗎? 類似某種東西,對抗金錢和權力的抽象能力?還是一個反對全球化的社群組織?或者,藝術的功能在於提出一種別樣的普遍性? 這是一個大問題。今天更重要的議題是資本主義的普遍性,金錢,權力市場的普遍性和各種獨一性,特殊性,以及社會群體的本性之間的重大矛盾。這是兩種普遍性之間的主要矛盾。一方是金錢和權力的抽象普遍性,另一方是真理和創造力的具體普遍性。
  我的立場是,今天的藝術創造應該提出一種新的普遍性,不僅表達社群的本性,而且,藝術創造有必要為我們,為共有的人的狀況,提供某種新的普遍性,我把它稱之為真理。真理就是一種新的普遍性的哲學名字,它反對全球化的強制普遍性,金錢和權力的強制普遍性。在這項主張中,藝術的問題極其重要,因為藝術往往主張一種新的普遍性,藝術是第二個命題的內涵。
  第三個命題:藝術是一個真理過程,而這真理往往是知覺或感性的真理,知覺之為知覺這就是說:知覺轉化成了理念的一個事件。
  這是藝術普遍性的一個定義。藝術真理是什麼?藝術真理和科學真理,政治真理以及別種真理都不一樣。它的定義說明,藝術真理是關於知覺的真理,是感性的概要。這不是靜態的知覺傳達。藝術真理不是感性世界的臨摹或者靜態的感性表達。
  我的定義,藝術真理是理念自身在感性世界中的事件。而新的藝術普遍性在於創造,在那種感性之中的理念事件的新形式。重要的是必須理解,藝術真理是關於在世的感**的一項主張。它主張一種新的定義,關於我們和世界的感性關聯,這是反對金錢和權力抽象化的普遍性的一種可能。所以說,今天,藝術看來尤其重要,因為全球化賦予我們一項創造新的普遍性的任務,它往往是一種新的感性,一種和世界的新的感性聯繫。因為今天的壓迫是一種抽象普遍性的壓迫,我們不得不沿著和世界發生新的感性關聯的方向想像藝術。也因此,今天的藝術創造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而不是裝飾,不是用於美化的裝飾品。不,藝術的問題很關鍵,因為我們必須創造出和世界的新的感性關聯。事實上,沒有藝術,沒有藝術創造,金錢和權力的強制普遍性就成了真正的可能性。因此,藝術問題在今天是一個政治解放的問題,藝術自身帶有政治性。不僅僅是藝術的政治維度的問題,那是昨天的情況,今天,這是藝術自身的問題。因為藝術是真實的可能性,它創造某種新東西,反對全球化帶來的抽象普遍性。
  第四個命題:藝術有必要是複數的,然而無論我們如何去想像各種藝術可能交彙的路線,不能想像對這項複數進行總計疊加。
  這個命題反對總體化的幻想。如今,有些藝術家在考慮熔合所有藝術形式的可能性,這完全是一個多媒體之夢。但這並非什麼新想法。這是理查德•瓦格納的想法,總體藝術,繪畫,音樂,詩歌等等。第一位多媒體藝術家是瓦格納。但是,我認為多媒體是一個虛假觀念,以為它是絕對整合性的力量,就像在藝術中投射了全球化的夢想。這是藝術一致性模仿世界一致性的問題,它也是一種抽象化。所以,我們必須創造新的藝術,當然包括新的形式,但是不該幻想所有感性形式的總體化。怎樣和那些並非總體化的典範的多種媒體,意象的新形式以及藝術關聯起來,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避免那種幻想。
  關於第五條和第八條。五,每一種藝術都由一個混雜的形式發展而來,而這一混雜的逐步提純的過程使一種特殊的藝術真理及其消亡殆盡的歷史得以成形。八,藝術的真實也就是通過提純的內在過程所構想出的理想化的雜多。換句話說,形式的一個偶然開端決定了藝術的原材料。藝術對於迄今為止形態不明的一個形式的降臨進行了再度的形式化。
  這裡重要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新形式的創造。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對當代藝術的難題就是對新的形式的無限渴望。我們必須準確說明新形式問題的內涵。什麼是新形式的發明? 我想提示的是,事實上,從來沒有完全純粹的新形式的發明。我認為那是一個夢想,就像總體化一樣。事實上,從一種類似形式的東西到一種形式之間總有某種通道似的東西。我的想法是我們有某種形式的不純,或混雜的形式,接下來是提純的過程。因此,如果你想說上帝發明了世界,好吧,但接下來就是逐步地純淨化,然後是形式的複雜化。馬列維奇畫了著名的白色中的白色,白方塊上的白方塊。這是一種創造嗎? 某種意義上,是的,但實際上,這完全是形狀和顏色關係問題的一次徹底的純淨化。實際上,形狀和顏色關係的難題是一個很古老的長故事,馬列維奇的白方塊上的白方塊給了這個難題終極的淨化。這是一種創造,但也是一個終點,因為在此之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再也無法繼續。所以,我們有一次徹底的提純,在馬列維奇之後,形狀和顏色之間的一切關聯性看起來都陳舊了,或者不純淨了,但是,這也導致問題走進死胡同,我們不得不從別處重新開始。我們可以說,伴隨著藝術創造的並非完全是新形式的提純,就像是由始至終的提純淨化過程似的。所以,我們要的是有先後順序的提純淨化,而不是純粹創造力的純粹爆發。這就是第五和第八個命題的內容。
  現在來說一說第六條和第七條。第六條,藝術真理的主體是由藝術作品構成的那個集合。第七條,這個組織過程是一個無限的構造,在我們當代藝術的背景中,這是一個一般的整體性。
  這裡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藝術的主觀存在? 什麼是藝術的主體,在主觀意義上的主體? 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古老。藝術的主體是什麼? 藝術的中介​​是什麼? 藝術的主體不是藝術家。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命題,也很重要。因此,如果你認為藝術創造的真正主體是藝術家,你就把藝術創造當作了某個人的表達。如果藝術家是主體,那麼藝術是那一個主體的表達,因此藝術就是某種個人的表達。實際上,當代藝術有必要爭辯,說藝術是個人的表達,因為你缺乏創造普遍性的新形式的可能性,所以你不得不通過自我表達和社群表述來反對普遍性的抽象形式。這樣一來,我們理解了各個難題之間的關聯。
  對於我們來說,必須說明的是藝術創造的主體不是這樣​​的藝術家。對藝術來說,“藝術家“是一件必需品,但不是一種主體的必要性。因此,結論相當簡單。藝術的主體存在就是藝術作品,此外無它。藝術家不是藝術的主體代理人。藝術家是藝術中被犧牲的那一部分,也是最終在藝術中消失的那部分。藝術的倫理就在於接受這一種消失。藝術家通常總是想要公開露面,但對於藝術,這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藝術,如果你希望藝術在當下,在創造普遍性的活動中獲得一種極其重要的功能,如果你認為藝術差不多就是市場的主體性表達,那麼,理所當然,藝術家的隆重出場是必要的。然而如果藝術是創造,差不多是秘密的創造,如果藝術不是市場的玩意兒,而是市場普遍性的阻力,那麼藝術家就必須消失,不要在媒體中出現。藝術批判和對絕望的批判很像。如果藝術的倫理看起來是一種絕​​望,那是因為得到展示的是藝術作品,這才是藝術自身真實的主體存在。
  第九條,當代藝術的箴言是不要成為帝國的這也意味著:如果民主暗示了和帝國觀念中政治自由的一致性,它也不必是民主的。
  我不想多評論為什麼藝術的倫理是不要成為帝國藝術。絕望是因為總是存在類似於帝國的運作機制,因為有效的法律,在當下,就是帝國的法律。
  關於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第十條,非帝國的藝術必須是抽象的藝術,就這一點來說:它把自己從一切特殊性中抽像出來,把抽像這一姿態形式化。第十一條,非帝國藝術的抽象化不關心任何特殊的公眾或觀眾。非帝國藝術和一種貴族式的無產階級倫理聯繫在一起:它單獨地實踐它的諾言,對人群不加區分。
  我想我們可以說明,在當下,帝國藝術就是可見的東西的名字。浪漫主義的形式主義就是帝國藝術。這是一個歷史命題,也不妨說是一個政治命題。浪漫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混合就是帝國藝術。今天是這樣,而且,舉例來說,羅馬帝國時期也是如此。今天的狀況和羅馬帝國晚期很相似。這是一個正當的比較,而且你們看,把美國和羅馬帝國比較尤其準確。這樣一比就相當有趣,事實上,這也是一個藝術創造的問題,因為晚期羅馬帝國的藝術創造中有兩種明顯的傾向。一方面,非常像浪漫主義,有表現力的,狂暴的,而另一方面,某種極端形式主義的東西,政治上的坦率正直。為什麼? 當我們處理類似於一個帝國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也不妨說是在處理這個世界的形式一致性,不僅是美國,最終是龐大的市場,當我們有了類似世界的潛在一致性的東西時,我們在藝術創造中就有了形式主義和浪漫主​​義,有了兩者的混合。
  為什麼? 因為有了帝國,就有了兩條原則。第一,一切皆可能,因為我們有巨大的潛能,有世界的一致性。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一切皆可能。我們可以創造新的形式,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言,並沒有真正的法律,規定什麼是可能的,什麼不可能,一切皆可能。然而,我們還有另一條箴言,一切皆不可能。當代藝術告訴我們的無非就是一切皆可能,並且一切皆不可能。那就是當代藝術的真實內容。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說明有些東西是可能的,但並非一切皆有可能,也不是一切都不可能,然而有一些別的東西是可能的。某些別的東西是可能存在的。我們必須創造新的可能性。
  但是,發明新的可能性不同於實現一個新的可能性。這個區別是關鍵的,實現一個可能性意味著設想可能性是現成的,我要做的不過是想像這個可能性。比如,一切都有可能,我就必須實現什麼東西,因為一切皆可能。然而,創造某些東西的可能性顯然是另一回事。可能性不是現成的。因此,一切皆可能不是事實,有些事情並不可能,而你必須為那些不可能的東西創造可能性。這就是藝術創造的重大問題。藝術創造是一種可能性的實現呢,還是發明一種新的可能性? 說出某種東西可能性的可能性? 如果你認為一切皆可能(也就是認為一切都不可能),那麼你對世界的信念就完了,世界就是一個封閉的東西。它帶著一切可能性,也就是帶著一切不可能性被封閉了,而藝術創造性也就被封閉了,它在確認一切皆可能,一切皆不可能的形式主義的浪漫主義中被封閉了。
  然而,今天的藝術創造,它的真實功能就在於說出某些東西的可能性,在於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但是,某些東西似乎沒有可能性,我們又如何為它開創一種可能性呢? 正因為某些東西本身沒有可能性,我們才能夠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如果一切皆可能,你就無法創造任何新的可能性。所以,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問題也就是某些事物不具有可能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設定一切皆可能是不真實的,而且一切皆不可能也是不真實的。如果有些東西不可能,我們就必須說這些東西不可能。我必須創造新的可能性。這樣,我認為,創造新的可能性就是今天的藝術的重大功能。在流通,信息交換,市場等等活動中,我們總是不斷實現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無窮無盡的實現著種種可能性。但是,我們拒絕創造可能性。因此,這也是一個政治的問題,因為政治的真實含義在於創造新的可能性。一種生活的嶄新可能性,這個世界的嶄新的可能性。因此,今天藝術創造的政治決定性就在於是否有可能創造一個新的可能性。事實上,全球化給出的信念是,徹底創造一個新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可能的。認為共產主義結束了,革命政治結束了,即給出了關於這一切的主流解釋:不可能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不在於實現一種可能性,關鍵的是創造一種可能性。我們理解二者的區別。我認為藝術創造的問題就在於此。它向每個人證明,對於人的共有的狀況來說,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是完全可能的。
  第十二個命題,非帝國藝術必須像數學範例一樣嚴密精確,像黑夜伏兵一樣令人驚訝,像星星般崇高肅穆。
  這是一個詩學命題。藝術創造的三重決定性。把藝術創造和一次演算示範,黑夜中的伏兵以及一顆星星相提並論。你可以理解這三重決定性。為什麼是一次演算示範? 因為,最終,藝術創造的問題也是關於某一個餘數,某一種具有永恆性的東西,某一種不在純粹傳達,純粹流通之內的東西,某一種不屬於持久更新的形式的東西。它拒絕,而拒絕也是今天的一個藝術問題。拒絕之物是被賦予了穩定性和堅固性的東西。有邏輯等式,有邏輯一致性,連貫性的東西,這是第一個決定性。第二個決定性是某種令人驚訝之物,無疑是新可能性的創造,而新的可能性總是令人驚訝。沒有某種驚訝,就不會有新的可能性。一種新的可能性,我們不可能事先加以估算。它就像一種決裂,一個新的開端,總是令人驚訝。這就是第二個決定性。它如此不可思議,就像黑夜中的事物,在我們知識的黑夜之中。一個新的可能性對我們的知識而言是絕對的新,所以,在我們知識的黑夜,它就像一道新的光芒。和星星一樣崇高肅穆,因為一個新的可能性猶如一顆新星。就像一個新的天體,一個新世界,因為它是一個新的可能性。就像我們和世界的一種新的感性關聯。
  然而,重大的問題在別處。對當代藝術來說,形式問題不是一個決定因素。問題在於如何把這三者一個接一個地聯接起來。成為星星,成為伏兵,成為一次演算示範。由此,創造一種藝術的新形式,世界的一個新視野,我們的一個新世界。而且,這個新的視野並不是純粹觀念性的,不是意識形態的,也不完全是政治的,這個新的視野有它特有的形態,由此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可能性,為新形態的世界帶來了一種新的知識。
  最後一個命題,為了那些帝國業已承認其存在之物,為了使它們變得可見而添磚加瓦地發明各種形式和方法,還不如什麼也不做。
  我想,這裡重大問題在於藝術和人的狀況之間的關聯。更準確地說,藝術創造和自由之間的關聯。藝術創造獨立於民主意義上的自由之外嗎? 我們應該不把創造新可能性的論題完全等同於自由的問題,就常識而言。因為今天,自由是由帝國來定義的,這是一個普通的民主定義。藝術創造和那種自由相差無幾嗎? 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藝術創造的真實決定性不在於關於自由的常識,也就是帝國意義上的自由。而是去創造具有新的形式的自由,我們可以這麼說,因為邏輯框架,新知識的驚訝以及星星之美,這三者的連接是自由的新定義,它比"民主"決定的自由要復雜得多。
  藝術創造,對我來說,就是在民主定義的自由之外,創造一種新的自由。我們可以這樣說起類似於由藝術定義的自由,它是思想的,也是物質的,就像邏輯框架之內的共產主義,因為沒有邏輯框架就沒有自由,就像一個新的開端,一個新的可能性,新的決裂,最終類似於一個新的世界,一道新的光亮,一座新的星系。這是由藝術定義的自由。當今的問題不在於藝術討論中涉及的自由和專政,自由和壓迫的問題,在我看來,根本上,在於自由自身的兩種定義。
  附:當代藝術的十五個命題
  第一:藝術不是一場崇高的降落,從無限下降到身體和性慾的有限的不幸而是通過物質減法的有限手段生產無窮無盡的主體級數群。
  第二:藝術應當不只是一種特殊性(不論是種族的,還是個人的)的表達藝術是向每個人說話的真理的非個人的生產。。
  第三:藝術是一個真理過程,而這真理往往是知覺或感性的真理,知覺之為知覺這就是說:知覺轉化成了理念的一個事件。
  第四:藝術有必要是複數的,然而無論我們如何去想像各種藝術可能交彙的路線,不能想像對這項複數進行總計疊加。
  第五:每一種藝術都由一個混雜的形式發展而來,而這一混雜的逐步提純的過程使一種特殊的藝術真理及其消亡殆盡的歷史得以成形。
  第六:藝術真理的主體是由藝術作品構成的那個集合。
  第七:這個組織過程是一個無限的構造,在我們當代藝術的背景中,這是一個一般的整體性。
  第八:藝術的真實也就是通過提純的內在過程所構想出的理想化的雜多換句話說,形式的一個偶然開端決定了藝術的原材料,藝術對於迄今為止形態不明的一個形式的降臨進行了再度的形式化。
  第九:當代藝術的箴言是不要成為帝國的這也意味著:它也不必是民主的,如果民主暗示了和帝國觀念中政治自由的一致性。
  第十:非帝國的藝術必須是抽象的藝術,就這一點來說:它把自己從一切特殊性中抽像出來,把抽像這一姿態形式化。
  第十一:非帝國藝術的抽象化不關心任何特殊的公眾或觀眾,非帝國藝術和一種貴族式的無產階級倫理聯繫在一起:它單獨地實踐它的諾言,對人群不加區分。
  第十二:非帝國藝術必須像數學範例一樣嚴密精確,像黑夜伏兵一樣令人驚訝,像星星般崇高肅穆。
  第十三:今天,藝術只能以- 對於帝國(帝國)來說- 不存在的那個出發點為起點通過它的抽象化,藝術使這​​一不存在變得可見,這一點應該統領每一種藝術的形式原則:努力使人人都能看到對於帝國(因而延伸到每一個個人,雖然是通過不同的觀察角度)來說不存在的東西。
  第十四:既然它對自己的能力信心十足,通過支配著商品流通和民主溝通的各項法律控制了可見的和可聽的全部領土,帝國再也不審查任何事物一切藝術,一切思想,在我們獲得消費,交流和享受的許可之時就被毀掉了。我們應該成為我們自己最無情的審察員。
  第十五:為了那些帝國業已承認其存在之物,為了使它們變得可見而添磚加瓦地發明各種形式和方法,還不如什麼也不做。
關鍵詞:當代藝術阿蘭·巴迪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