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展覽]吳政璋影像個展 - 台灣『美景』Ⅱ 10.1~10.30 2011 @TIVAC



吳政璋影像個展 - 台灣『美景』Ⅱ
10.1~10.30 2011

Opening & Lecture : 10.08 Sat. 4:00 pm

Guest : 黃建亮 Albert Huang (亮相館 影像總監)

地址:台北市遼寧街45巷29號1F



「台灣『美景』」系列影像是對身處環境(台灣)表達個人的觀察、體驗及意見,並透過「攝影」創作尋找內在情緒抒發的途徑。拍攝的過程,我站立在環境中,於「長時間曝光」下,使用瞬間強光對臉部進行多次的曝閃,強光如同一種情緒的釋放,而感光材料累積光量的特質,「失控」的製造出「過量」的光,造成人臉的「盲目」與「失明」;影像呈現形式之視覺美感的同時,隱藏著視覺之外的「環境」問題與「美」的矛盾感受,暗示環境存在的荒謬與矛盾。



在看似美麗風景的影像背後,隱藏著荒謬的並置與環境危機。一個面無表情的「人形看板」冷漠的面對大衆;面對存在於周遭的環境,彷彿抽離了現實進入了真空情境,對環境存在的現狀只能「視而不見」。「台灣『美景』 」系列影像中,從環境的「紀實」認知到「超現實」的冷靜批判,對台灣環境現狀有某種程度的失望與悲觀,但也企圖在「失控」的「美景」當中尋找一種反省與改變的可能。


_0014171.jpg


_0014172.jpg

現場有販售tivac季刊,聽說是兩三個月會出一本,
這期的主題就是 吳政璋 ,隨著展覽一起做搭配行銷。
不過季刊內容只有照片,沒有文字(可能是我沒看到),因此在內容上並不是非常豐富,
買季刊不如到現場直接看作品更直接,還可以看到大尺寸的震撼。
季刊一本280元,這天有搭配 吳政璋 這次以及過去的作品名信片做贈送(二選一)。


與其叫做季刊,不如叫做展覽專刊,因為照片跟過去還有現場的沒有太大的差異,
完全搞不清楚季刊的定位在哪邊,也沒有任何評論文章在裡面幫助觀者了解。


只好留下一些問號?????

_0014167.jpg

_0014168.jpg
這是吳老師早期的作品,比較偏向個人內心。
不過我蠻喜歡的^^ 當然那種批判抗議的力道就沒有了,
只剩下個人的情緒在裡面。


_0014169.jpg

_0014170.jpg

_0014173.jpg

_0014174.jpg

_0014175.jpg

_0014176.jpg

_0014179.jpg
左二為 吳政璋 老師,
右邊為 黃建亮 老師,最近上映的 燃燒吧!歐吉桑 就是他導演的。


_0014181.jpg


_0014182.jpg


現場老師放了一些還沒有公開展示的作品,放了幾張跟大家分享。

_MG_0457.jpg

_MG_0459.jpg

_MG_0460.jpg

_MG_0461.jpg
(在學校的這張是這系列的第一張,因此也可以看到一些技術上的痕跡,在往後的作品就難看到了。)
吳老師分享,這樣的拍攝模式也是不小心摸索出來的,
之後就一直維持這樣的模式在拍攝。


_MG_0462.jpg

_MG_0463.jpg

_MG_0464.jpg
(這是第二張拍攝的)

_MG_0465.jpg

_MG_0468.jpg

_MG_0469.jpg



最後老師放了這一張在tivac拍的照片,引來大家大笑,因為tivac在遼寧街的空間,
即將在這檔展覽之後熄燈,轉到八德路的新家上經營。
_MG_0471.jpg

台灣美景
但是我們看到的內容都是那一些髒亂,充滿衝突,或是特異的地形景觀,
舉凡 公墓,T壩,檳榔攤,亂無章法的招牌,巨大的水管,蚊子館,可笑的公務美感。

這裡面都存在著 吳政璋 的無聲抗議,對於台灣政治,對於教育,對於景觀,對於體育,
都有一定的批判力道在裡面,但如同提問者所說的,
都是默默的,聲音不大的抗議。

我想這跟個人特質有關係,心理的思想,
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呈現出來,默默的?暗中的?強烈的?激進的?
個人的特質都決定這一切。

另外老師有提到身上所穿著的衣服的選擇,
僅僅是因為挑選一個最中性的顏色,不要干擾到環境,
因此選了最普通的卡其色外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