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課程招生中] edu@TIVAC x 曾敏雄 x EPSON【認識輸出科技】


今年暑假,edu@TIVAC與EPSON和曾敏雄老師,跨界合作,推出【認識輸出科技】課程!
今日,數位攝影蔚為風潮,取代傳統底片為主流;
但提到作品的輸出,大家仍對手洗相片的質感有較高的肯定與緬懷。
你是不是也好奇,該如何以數位輸出的方式,讓你的作品在創作的最後一個環節仍然保持品質?
在這四堂課中,曾敏雄老師將分享創作歷程與展覽企劃與作品呈現之關係,
並且你將能了解輸出科技與耗材的知識,並透過實作,運用EPSON之產品技術來讓自己的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

  • 課程時間:2013.08.09起,每週五,晚間19:00~21:00
  • 上課地點: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 人數:15位
  • 課程費用:全期共2000元
  • 報名方式:請先下載報名表,填畢後寄至tivac@tivac.tw,標題請註明「報名認識輸出科技-您的姓名」
聯繫電話:02-2577-1781
官方網站:www.tivac.tw
Facebook粉絲頁:TIVAC

[展覽]八尺門再現百分之二的希望與奮鬥-關曉榮當代台灣原住民生活紀實影像


展覽地點: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3F特展區 

為推廣社會大眾對台灣原住民族的瞭解,並做為原住民族與來訪遊客的窗口與橋樑,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於7月18日(四)-9月8日(日)於三樓特展區,推出「八尺門再現百分之二的希望與奮鬥—關曉榮原住民生活紀實影像」特展。

八尺門是基隆八斗子漁港附近的小地名,1950年代許多阿美族人因遠洋漁業,離開原鄉聚居於靠近港口的八尺門一帶。然而,八尺門屬於國有地,其上的原住民部落被視為違章建築,履遭拆遷。
本特展為攝影家關曉榮先生於1980年居住次基隆八尺門時,所紀錄阿美族漁工的日常工作和土地抗爭之報導作品,當時關曉榮以報告的形式,將作品陸續發表在《中國時報》和《人間雜誌》上。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

1996年,作者決定重回八尺門,希望透過紀錄在時間容顏裡所顯示的意義,看見都會原住民的變遷與奮鬥,喚起社會大眾正視、關注都會原住民生存及生活空間等議題,進而從原住民政策、土地、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等根本的社會構造,去思索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有效途徑。本展將展出關曉榮先生精選之26幅作品,並於現場播放攝影家影音及作品介紹。 

作者簡介
關曉榮 
報導攝影與文學工作者,致力於當代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與現實的社會調查報告。關曉榮曾在1984年赴基隆八尺門記錄當地阿美族島內移工的生活,後寫成〈2%的希望與掙扎〉於1985年《人間》雜誌創刊號發表,並在美國文化中心開辦攝影展。之後於1987~1988年赴蘭嶼進行達悟族社會調查報告工作,並於《人間》雜誌分篇發表〈蘭嶼報告〉,頗獲攝影界重視。曾任《天下》雜誌、《時報雜誌》、《人間》雜誌、「自立報系」採訪記者;1998~2012年擔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作品有《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八尺門手札》、《女兒的胞衣》等書;以及《我們為什麼不歌唱》、《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等紀錄片。
年表
1949年  9月7日生於國家內戰烽火中的海南島。
1972年 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
1974年 任教於台灣屏東縣恆春國民中學。
1980年 辭去教職,務計程車駕駛。
1981年 進入《天下》雜誌任專職攝影。
1981年 辭去《天下》雜誌轉入《時報雜誌》任文字編採與攝影工作。
1983年 爵士攝影藝廊舉辦個人攝影展。
1984年 離開《時報雜誌》赴基隆八尺門從事阿美族都市漁業勞工之生活報告
工作「2 %的希望與掙扎」之報告發表於《中國時報》及《人間》雜誌
並於《美國文化中心》舉辦攝影展。
1985年 重回《時報雜誌》。
1986年 轉任《時報新聞周刊》。
1987年 離職後前往蘭嶼展開「蘭嶼報告」之文字與攝影工作,並在《人間》
雜誌分篇發表。
1988年 蘭嶼報告結束。
1988年 進入「自立報系」從事專題報告採訪工作。
1989年 離職整理、放大蘭嶼報告之相片。
1990年 重回「自立報系」。並於年底因故離職。
1991年 《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共三冊書籍出版。
1993年  《女兒的胞衣》散文集出版。
1996年  《八尺門手札》散文集出版。
1998~2012年  擔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寇德卡答問

寇德卡在LOOK3攝影節上傾聽讀者提問,攝影Dennis Dimick
“你問我從吉普賽人身上學到了什麼?你不需要太多東西,你就可以活著。”
在美國夏洛茨維爾召開的LOOK3攝影節上,寇德卡現身演講大廳,人們起身站立為他鼓掌,這位很少在公開場面露面的攝影師,其實並不是很情願在這裡出現,他說自己不善言辭,然後又誠懇地說,對於今天的訪問,他肯定會有問必答。
現場放映了寇德卡攝影生涯的幾部重要作品,甚至包括他早年在布拉克當劇院攝影師所拍攝的作品。本屆攝影節的策展人Anne Wilkes Tucker就這些做了對談寇德卡做了對談,隨後是觀眾的自由提問。
訪談的整個內容已經在PDN上發表,下面我就摘錄我感興趣的一些片段分享給大家。
提問:關於吉普賽人拍攝過程中是否遇到溝通的問題。
寇德卡:在8年裡,我訪問過不同的村莊,最為對我有幫助的是,因為我喜歡吉普賽音樂,喜歡鄉村音樂,所以我隨身帶著一個非常古老的磁帶錄音機,我錄了很多歌,我想,這大概是我獲得他們信任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們了解到我也喜歡音樂。我喜歡的東西其實很多,跟他們相處真的不難,而且當然,我還會把我拍的照片送給他們。(悅評:很想听寇德卡的錄音啊,如果這個做出來,那些什麼有聲幻燈片都弱爆了。)
提問:關於Invasion, 1968,你的生活因為這部作品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寇德卡:我離開捷克斯洛伐,是因為我不是一個勇敢的男人,我知道他們肯定會找到我,但我真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蹲監獄。
你能想像我最後坐在離開飛機時候的心情麼,在最後一刻他們還在飛機上往下趕人,當飛機起飛的時候,那種感覺,你真的無法想像。
提問:關於《流放,1971-1987》,這些照片是你大概30年各地周遊的作品,你一直在旅行之中。
寇德卡:我一直在旅行,當下也依然。43年了,我記得有人問過我,你​​是否曾在某地停留過超過三個月的時間?我想我沒有。
那16年,我沒有付過任何房租,沒有做過任何工作,唯一的工作是女兒出生之前,我覺得需要一些錢。我是一個始終需要旅行的攝影師,如果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我覺得我會瞎了。
提問:關於Chaos, 1986-1997,你為什麼會使用寬幅相機?
對我來說,這全都是偶然,我一開始要拍風景,但我對自己的作品一直不滿。當時我用一台祿來6×6,我就把我不要的畫面都剪裁掉。我最開始學習構圖就是通過剪裁,把6×6裁成不同的畫幅,這就是我對構圖的理解。所以當我聽有攝影師說照片不能剪裁,我覺得這個人瘋了。
然後我忽然發現了寬幅相機,我對它特別滿意,因為它幫我實現了我從來沒有辦到的事,做一些不同的。我覺得攝影師的生涯是非常短暫的,很多人的創造力在40歲就消失殆盡,但我已經75歲了,興許快死了,可我仍舊在拍照片。
提問:似乎從來沒有人問過你關於捷克攝影師Josef Sudek,他也拍寬幅,你對他的作品有什麼看法。
寇德卡:我的生命裡從來都沒有其他英雄,攝影也一樣。我不看其他人的作品。有人給我一些書,即使是羅伯特弗蘭克,對我也沒有任何意義,給我看布勒松,我也不激動。
我和布勒鬆的友誼,和其他馬格南以及馬格南之外的攝影師不一樣。並不是因為攝影的緣故。事實上他的一些照片我很不喜歡,我會直接告訴他,大概他也會因此不樂意,然後他可能會說:“你幹嘛要拍這種意大利麵條一樣的寬幅照片,這些是無意義的攝影。”嗯,就是這樣,但非常好。
所以,關於Sudek,我看到過一些他的照片,讓我痛恨極了,那種沒有焦點的畫意攝影,對於我這種用25毫米鏡頭,希望一切都在焦點之內的攝影師是不能接受的。我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攝影師,和布勒鬆一樣,羅伯特弗蘭克也是好攝影師,但我沒有遇到過他,可我也絲毫沒有感到任何需要和他相認的理由。
寇德卡,攝影布勒松
提問:關於你的新作Vestiges, 1991至今,你現在的又一個大的改變是開始用數碼。
寇德卡:這個改變是有很大現實意義的,我不再需要找人來贊助我的旅行,我不需要人來付費給我衝膠卷,做小樣。現在最棒的是我可以拿起數碼相機就出門,我可以買了機票我就走。
有人曾問我,你30年來都在拍寬幅?不,我其實一直都在拍35mm,沒人看到過這些照片,因為我不想去處理這些照片,我不想浪費我生命裡的這些時間,我要拍照。我知道也許我很快就不能拍照,這種情況任何時候都能發生,所以,我一定要拍。我當然也仍舊希望能夠有一天,可以坐下來仔細看看這些年,我換了一台相機所拍到的這些東西。
本次訪談,寇德卡最後引用了羅馬的圖拉真皇帝的一句話:
“即使在任何一個國家我都是外國人,但我卻從來在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曾感到自己是一個陌生人。”(Even though I was thought [of] as a foreigner in every country, I didn't feel like a stranger in any place.)
訪談觀感:無太多彩蛋,除了“意大利麵條”那段,我看後面有個網友留言,怎麼沒有人問他為何從來不拍彩色,哦,就是嘛,這是個問題。

[在攝影之後]1.整理照片Lightroom小分享



在攝影之後  1.整理照片-Lightroom教學


愛拍照的各位朋友,想必電腦中有許許多多的照片吧!
但是到底要如何整理照片呢?小編來分享一下個人的整理照片之術。

我使用Adobe Lightroom來管理照片與進行初步修圖,Lightroom(以下簡稱LR)之所以廣為攝影愛好者使用,在於他強大的管理架構與修圖功能(本篇不介紹修圖功能)。



1. 導入設定
在外面拍了一整天之後,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記憶卡放進電腦裡,這時候LR就會自動跳出視窗(若沒有跳出則可以自己按下「導入」),詢問你要把照片拷貝到哪邊,通常我會依照年份來分類,再加上當天去的地點或拍攝細節,例如:2013/07/07 金門-金城、建功嶼並將導入名稱設定為自動重新命名為:日期-檔案編號。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是因為數位相機的檔案編號會從0000到9999然後再重複,為了避免電腦裡面出現兩個 IMG_1234,在檔名之前加上日期是目前我想到最好的方法。


在導入完畢之後,記憶卡就暫時功成身退了,但是小編建議先不要把照片刪掉,一直到下次拍照之前在刪除,因為就怕硬碟出了什麼問題,至少記憶卡裡面還有一個備份。

2. 評分與選擇

LR裡面可以幫照片評分,從1~5分(分別對應到數字鍵12345),還能加上顏色標記,共有 紅黃藍綠紫 五個顏色(分別對應到數字鍵67890),但每張照片只能對應到一個顏色(例如上圖就有四張圖標記為黃色)。

另外還能加上棋標「已標註」、「未標註」、「排除」,一般照片都是處於「未標註」狀態,這幾個好用的功能就能幫照片進行分類。

例如小編都是用評分模式來挑選照片居多,三顆星表示不錯,要留下的照片,一~二顆星通常不標,表示這些照片不好,隔一段時間之後可以直接刪除,四星、五星表示這些照片特好,可以特別標記出來。

有時候也會使用「排除」棋標來標記需要刪掉的照片,而顏色的標記可以分別用來標記族群,例如 紅色是要給朋友的,黃色是要給家人的.....等等。

注意:即使是一~二顆星的照片也不要輕易刪除,因為你的眼光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挑選照片也會隨著心情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除非硬碟爆炸了,再刪去那些你肯定不會挑選的照片吧!

3. 群組功能

LR最強大的莫過於虛擬群組功能,
你可以建立一個「出遊」的集合組合,在下面建立許多組合(以[]表示)或是集合組合(以「」表示)
例如:「出遊」--「金門」--[第一天]
                                  --[第二天]

如此一來就能管理許多照片,而且能跨資料夾的管理,例如有去馬祖或是金門旅遊拍的照片,都能拉近一個叫做「旅遊精選」的照片,而這些動作都不需要增加硬碟負擔。

4. 虛擬副本

虛擬副本是LR另一個超強大的功能之一,她可以讓你對同一張圖做許多版本的處理,例如上圖,我想要再裁切原圖成為另一張圖,這時候只要建立一個「虛擬副本」就能夠對這張圖做另一種處理,而不用再copy一份檔案,非常的方便而且不會佔用硬碟空間。

為什麼LR能夠做到這樣呢?因為LR用的是一種圖層或是記錄檔的模式,來記錄你所有對於圖片的更改,而不會更動到原始檔案,所以LR最重要的就是「編目檔」,千萬不要消失,那會讓你對於圖片的修改全部化為泡影,會欲哭無淚的,所以記得要常常備份。



5.轉存

一般小編是拍攝RAW檔,如果需要JPG檔案則是另外轉存。一般我放置於原始資料夾的下面,建立一個 _jpg的資料夾(有一個 "_" 符號可以讓資料夾排在最上面,方便找尋),或是可以另外獨立一個專門放jpg檔案的資料夾也可以,跟RAW檔案分清楚一點。


以上是小編管理照片的方法分享,

如果有錯誤或是更好的方法都歡迎跟我分享歐!



-----
彩欣Art 提供您藝術微噴、傳統影像輸出、雷射輸出、大圖輸出、戶外媒體製作等全方位解決方案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書訊]《與寫真同歡》

《與寫真同歡》
作者:飯澤耕太郎
譯者:李鳳新
出版社:田園城市
裝幀設計/林銀鈴(攝影/但以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9526




[小編推薦]這本書不只介紹了攝影發展史、也教你如何看攝影展、如何閱讀攝影集、還教你如何拍照、如何整理作品、還有收藏攝影作品有什麼樂趣。


而且文字淺顯易懂,想必譯者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在裝楨上面也很有特色,非常建議各位朋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