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破攝影]001_藝術批評大會(2012.11.13)


破攝影/阿破 報導。

攝影界有著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氣氛,也有各自解讀的空間。

拍人像的、拍花朵的、拍貓咪的、拍商業的、
街上拍的、水裡拍的、棚內拍的、隨意拍的、
編導攝影、肖像攝影、心象攝影、觀念攝影。

攝影百百種,但是,你的作品到底想說什麼?


台灣的批鬥大會歷史,從黃建亮老師把在藝術學院裡面的概念帶回來之後,
長期的在台南海馬迴舉辦,至今已經17屆,可說是有長遠的歷史,
也帶起了不少的創作者,影響了不少台灣的創作者。

2012.11.13
「攝影創作者前進世界」的阿破因為很羨慕台南有這樣的環境,
因此也跑出來舉辦批鬥大會。

「藝術批評大會」終於在TIVAC地下室舉辦了。


第一位創作者拿出了虛幻重曝的作品,
嘗試傳達他在旅行中的疏離情感。

然而在第一輪問答之前,觀者所解讀到的與作者想要傳達的有十分大的差異。



第二位創作者拿出了他生活隨拍的作品,
沒有一致的題材,也沒有一致的觀點,
但有幾張照片蠻有趣的,人與自然的對比,非人與人的衝突。

從這套作品還看不太出來創作者看待世界的態度,
或許是受到傳統攝影影響太多。
如果再好好整理作品相信會有特殊的觀點。

戲劇性的場景、低飽和度的風格,
他記錄了因為失戀、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一趟旅行。
畫面中,很少人、或者人小小的,正在離開畫面。
可以讀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感覺,也可以因為一點點的顏色,
而看出那張照片心情的微妙差別。

使用影片的方式來編排許多照片,
不只有配樂,也在照片播放的速度上做了許多巧思。
觀者有讀出「將被社會化的那種黏稠感」這也是這個年紀特有的。
這是作者在尋找自己對於「家」的定義的一組作品,
迷惘、失落、尋求任求,「家到底是什麼?」
從照片裡面可以讀出來,也可以看出他的迷惘。

攝影不只能夠看見自己,也能尋找自己。
作品討論的最後,是心靈治療,是互相鼓勵與安慰。

走在攝影路上的人都很苦,尤其是藝術創作。

討論了前面四組作品已經到了9:35左右,
剩下不多的時間討論,創作者長期的拍攝三重都更,
然而,要如何完整的呈現一系列的概念與事件,
可能是創作者最需要去思考的,
畫面中安排的大橋以及畫面中的元素,
作者想說的似乎都沒有傳達到觀者。

對於攝影元素的掌握可能要更確實。


本日小結:
第一次舉辦活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答問的順序也一直再更改,
第一組作品因為先提問在說明創作概念,
的確反應出了創作者與觀者讀到的落差。

而第二組之後的採用即問即答,就沒有反映出以上的問題。
因觀者人數較多,每組照片都討論超過了半小時,
如何整理大家的意見以及收尾丟球,是主持人最大的課題。

作品能看見創作者在攝影這條路上的位置,也能反映當時的生命狀態,

「有時候我們討論的不是作品,而是我們的生命。」

我們想知道的是你想說什麼,其實就是你的思考與想法,
如果都沒有想法,在作品裡也看不到,
但是可以看到個性,可以看到好奇、浪漫與詩意。


歡迎更多媒材的創作者繼續加入討論,
也期待看到每一位創作者的新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