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破攝影]游本寬:一日藝術快閃「個別創作指導」



「2012年11月24日這一天,從早上10點起,至晚上10點止,游本寬將在TIVAC以ONE DAY ONLY「藝術快閃」的方式,發表《潛‧露》系列2012新作及《游潛兼巡露》藝術書,以創作和發表的長、短歷程對比,來映照數位時代中,作品更迭頻率快速、藝術家發聲不易的藝術無奈與現實。除了新作與新書發表外,當日並配合舉辦「創作者專講」、「台灣當代攝影家大會談」、「個別創作義務指導」等相關活動。其中,「個別創作義務指導」是特別為新生代創作者而設。

在台灣大專院校傳播與藝術相關學系教授創作20餘年的游本寬,常感慨我們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對於藝術創作雖然充滿熱忱,但往往在創作過程中只是孤軍奮戰,不見得有可以深談、了解、開拓自己創作領域的管道。  

尤其今年初秋,他受邀至杭州,以個人獨到的引導與對話方式主持「美術攝影」創作工坊,並引起良好回響,因而觸動他想跨出校園,與台灣坊間年輕影像工作者深談影像創作的心。於是,他特別在新作暨新書發表當天,闢劃「個別創作義務指導」時段。」


本日(11月24日),游本寬藝術家在TIVAC(國際視覺藝術中心)以藝術快閃方式發表《潛.露》系列新作,本系列從2011年在大趨勢畫廊展出過之後,持續累積創作能量,用一天的時間發表新作品,與攝影展最短兩週的慣例有很大的差異,也同時暗示了網路時代資訊的快速消逝。

今日一同發表了《游潛兼巡露》藝術書,獨特的掀頁設計與硬殼精裝,定價570,但今日限定只賣300元,並且跟「台灣公共藝術/地標篇」合售400元。

晚上並且進行了年輕影像工作者討論創作。

第一位創作者拍攝的作品為「海上」,是遊上海時拍攝的作品,主要想要把去上海之前朋友們告訴他的上海印象與他親眼看到的風景做對比,將有趣的風景拍攝下來。

創作者所學是水墨畫、喜歡的攝影家是richard avedon,細江英公、中平卓馬,但在游老師詢問創作者對於這些攝影師作品印象以及喜歡的地方之後,才發現這些元素都沒有進入他的作品裡面。

創作者則表示:「看這些作品是想磨練自己的眼睛」游老師則建議可以去研究這些攝影師的作品以及背後的動機,這些知識日後都將成為創作的養分,雖然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像誰,但是也是因為這樣才能丟掉這些束縛。

老師在這組作品裡看到了創作者在看東西的物理距離&心理距離跳動的非常快,對於創作者來說會感覺呼吸困難,而這樣的觀看方式有可能來自於創作者本身的特質,也有可能來自於旅行的步調,老師丟給創作者的問題是:「能否用這樣的節奏感去談某個調性的都市生活」

談到黑白與彩色,老師認為彩色照片比黑白照片還要難拍,因為彩色跟我們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要如何讓觀者感覺到創作者「做了什麼?」是更難的事情,而黑白照片已經經過了一層色彩抽離的動作,已經屬於一種創作形式,如何讓觀者看到黑白照片的時候,會想要把失去的顏色在腦中修補回來,是很難的課題。

「如果同樣是A級作品,彩色比黑白還要難拍。」



第二組作品則是創作者的生活隨拍,想要傳達的是孤獨的感覺。十張作品裡大多屬於光影的追尋,但老師做了一次的排序,從想像的空間、抽取的成分、訴說的故事確定性來排序。

其中創作者將一張兩隻路燈背對背的照片放置於「他有話想說,並保有想像空間」的組別,老師將此照片旋轉了90度,去除了人們對於路燈的既定印象,更添作品的抽離感。

老師也有提到,拍攝照片的數量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將照片分類,如何分類。



第三組創作者帶來了使用掃瞄器去掃描物件的抽象創作。創作者詢問了老師:「這樣也算是攝影嗎?」老師提到了 photo-graphy,就是光與感光元件的組合,只要有兩者就可以是攝影,並且最後創作者是使用相紙來輸出,
「將作品用攝影的媒材定稿下來。」

在老師認識創作者中,拍攝靜物的人的確很少,日本攝影家「今道子」的靜物攝影則是非常有趣,將原本靜物的界線打破,創造出了超現實的影像。「靜物」到底要怎麼拍?除了不動之外,還能不能有其他的想法。

作者又提出了彩色的部份,到底作品該用彩色或是黑白做處理呢?

古典繪畫也沒有彩色畫還是黑白畫,端看畫家對於作品的詮釋,若將此概念套用於此作品上面,有些畫面應該去除顏色,而有些應該用顏色去說話,各有各的特色,並且將黑白&彩色作品並置的時候會非常的精采。

作者有提到彩色的作品上面有一些紋路,那是掃瞄器因為掃不到太近的東西而有前後移動的痕跡,他將之視為「紋理」,猶如不同的畫筆,帶有不同的紋路。(我覺得這非常的有意思,任何器材、感光元件、鏡頭都帶有獨特的紋路,端看要如何去選擇)


第四位創作者因為是不公開討論而無法得知狀況...
(好神祕阿....該不會是......)



最後分享一下阿破這樣聽下來的感想,游本寬老師看待攝影作品的角度似乎是從整個美術史去看,也會從作品看見創作者目前的程度在哪邊,而給予他進一步的東西,

想的深,他就能夠談的更哲學、更心理;
想的淺,他就只能幫你找到自己。

攝影老師的背景都不同,有從記者出身的、導演出身的、半路出家的、命運安排的、藝術史出身的,每一個老師能夠給予的課題都不一樣,只要能夠保持開放的心,在創作的路上就能更圓滿。


錄音檔可自己下載回去重複聽

阿破。隨意報導 2012.11.24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破攝影]001_藝術批評大會(2012.11.13)


破攝影/阿破 報導。

攝影界有著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氣氛,也有各自解讀的空間。

拍人像的、拍花朵的、拍貓咪的、拍商業的、
街上拍的、水裡拍的、棚內拍的、隨意拍的、
編導攝影、肖像攝影、心象攝影、觀念攝影。

攝影百百種,但是,你的作品到底想說什麼?


台灣的批鬥大會歷史,從黃建亮老師把在藝術學院裡面的概念帶回來之後,
長期的在台南海馬迴舉辦,至今已經17屆,可說是有長遠的歷史,
也帶起了不少的創作者,影響了不少台灣的創作者。

2012.11.13
「攝影創作者前進世界」的阿破因為很羨慕台南有這樣的環境,
因此也跑出來舉辦批鬥大會。

「藝術批評大會」終於在TIVAC地下室舉辦了。


第一位創作者拿出了虛幻重曝的作品,
嘗試傳達他在旅行中的疏離情感。

然而在第一輪問答之前,觀者所解讀到的與作者想要傳達的有十分大的差異。



第二位創作者拿出了他生活隨拍的作品,
沒有一致的題材,也沒有一致的觀點,
但有幾張照片蠻有趣的,人與自然的對比,非人與人的衝突。

從這套作品還看不太出來創作者看待世界的態度,
或許是受到傳統攝影影響太多。
如果再好好整理作品相信會有特殊的觀點。

戲劇性的場景、低飽和度的風格,
他記錄了因為失戀、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一趟旅行。
畫面中,很少人、或者人小小的,正在離開畫面。
可以讀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感覺,也可以因為一點點的顏色,
而看出那張照片心情的微妙差別。

使用影片的方式來編排許多照片,
不只有配樂,也在照片播放的速度上做了許多巧思。
觀者有讀出「將被社會化的那種黏稠感」這也是這個年紀特有的。
這是作者在尋找自己對於「家」的定義的一組作品,
迷惘、失落、尋求任求,「家到底是什麼?」
從照片裡面可以讀出來,也可以看出他的迷惘。

攝影不只能夠看見自己,也能尋找自己。
作品討論的最後,是心靈治療,是互相鼓勵與安慰。

走在攝影路上的人都很苦,尤其是藝術創作。

討論了前面四組作品已經到了9:35左右,
剩下不多的時間討論,創作者長期的拍攝三重都更,
然而,要如何完整的呈現一系列的概念與事件,
可能是創作者最需要去思考的,
畫面中安排的大橋以及畫面中的元素,
作者想說的似乎都沒有傳達到觀者。

對於攝影元素的掌握可能要更確實。


本日小結:
第一次舉辦活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答問的順序也一直再更改,
第一組作品因為先提問在說明創作概念,
的確反應出了創作者與觀者讀到的落差。

而第二組之後的採用即問即答,就沒有反映出以上的問題。
因觀者人數較多,每組照片都討論超過了半小時,
如何整理大家的意見以及收尾丟球,是主持人最大的課題。

作品能看見創作者在攝影這條路上的位置,也能反映當時的生命狀態,

「有時候我們討論的不是作品,而是我們的生命。」

我們想知道的是你想說什麼,其實就是你的思考與想法,
如果都沒有想法,在作品裡也看不到,
但是可以看到個性,可以看到好奇、浪漫與詩意。


歡迎更多媒材的創作者繼續加入討論,
也期待看到每一位創作者的新作品。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artist]杉本博司-art taipei 2012


(阿破隨筆)

睽違15年,杉本博司上次來台是來拍攝海景系列的照片,
但是因為天氣不好,繞了一圈台灣最後只好作罷。

今天講座一開始先播放了紀錄片「memory of origin」,
(不小心發現的音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QyUM24ou7A )
(播放時間大概超過半小時,這個長度差點讓我覺得不知道請杉本來台灣是幹嘛?但也是讓所有人了解作品的一個方式)
介紹了杉本的求學過程,後來到了紐約找工作,杉本從拍攝博物館內的動標本之後自我推薦到moma去,因為這個系列的作品而開始聞名,作品風格是因為受到宋代繪畫的影響。

而放電場(lighting field)的點子來自於冬天放像時靜電引起的痕跡,
紀錄片中有拍到一幅作品因為些許的靜電而產生小小的痕跡,
或許只有在非常乾燥的日本才能發現這樣的狀況吧,
因為這樣小小的痕跡,開始了整套系列,
他自行發明了能夠發出40萬福特的機器,藉由通電在相紙上絡下痕跡。


後來一系列的Conceptual Forms作品:
拍攝的是數學家用來研究數學函數而產生的物品。
這件作品的實體也有在安藤忠雄的博物館裡展示,
安藤忠雄;「杉本看的到我看不到的東西,但我只能看到我看到的東西」


放完了紀錄片,杉本卻用ppt介紹起了他的收藏,他在紐約時候的古董買賣生意,他對於史前文物、殞石、化石十分有興趣,甚至握著它們的時後就能想象先人的生活,非常的有感覺,
因此杉本一直在思考過去的問題,歷史的追尋,先人的遙想,這一切都來自於上面的嗜好。
(我覺得這是對於杉本這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特質)

另外還有提到 杉本先生信奉「古代神道教」,也對於禪宗有很深的研究(在美國念書的時候一直被問到:「你悟道了嗎?」)

Q:杉本先生著重的都是永恆的議題,不知道有沒有對於現在的議題有所回應呢?
A:對於現今的議題(戰爭、核能、污染),杉本會在2013於紐約發表新作品roasted human(不知道有沒有聽錯?),預言人類因為資本注意快速發展之後日後即將面對的世界。

Q:有一組在皇室拍攝松樹的作品,為什麼會在那邊拍攝呢?
A:是受到日本畫家「長谷川」的影響,而覺得只有皇室那邊的松樹最符合他想要的感覺。

Q:因為喜愛文物(隕石、化石、史前文物)不知道有沒有對於哪一階段的歷史最有感覺呢
A:在過去的歷史中,他沒有任何愛好,而是常常問自己「我們為什麼為來到世界上」,常常思考許多哲學的問題

Q:拍攝海景的時候想的到底是什麼?
A:杉本在拍海景的時後,總是會想:過去先人看到這片海是什麼感覺?過去的人跟現在的人一定有共通的意念,我拍下的就是這些。


延伸閱讀:
"大学与美术馆"系列讲座——杉本博司(上)——ARTSPY艺术眼
"大学与美术馆"系列讲座——杉本博司(下)——ARTSPY艺术眼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art]影像之星-Robie Cooper


[由陳伯義分享]
Robie Cooper

他拍攝肖像的方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OUhwhdUV0

⋯⋯ <關於他創作Immersion的介紹>

當Robbie Cooper拍攝了一系列色情愛好者激情地在性專欄分享其宣言引爆的反應(這是Cooper另一套很棒的作品)。他從電腦遊戲,恐怖片,和兒童卡通片中處決的橋段發現攝影師和藝術家拍攝人們透過一屏幕(包含隱藏式紅外線數位相機)觀看一系列不同的刺激反應
,然後從中取得高解像力及高畫素的劇照和影片的作品。
最引人注意的是你不知道他們在看什麼(Cooper在Immersion的作品中有洩漏部分參與者的個人資料)。一個暗自竊笑的女孩在看色情卡通?歐~不,她居然看一名墨西哥士兵被刑求及處決。雖然這些純粹且銳利的肖像作品充滿了藝術價值但當你意識到他們
正拭目以待什麼東西時,這些人的表情變得更加有趣。
Cooper作品的意義在於展現這個醉心於網路媒體世代的巨大現象。這個世代的人們總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生活只是盯著螢幕瀏覽、閱讀、下載、互動、被動和主動,螢幕裡映照著我們等待電腦裡要發生什麼的表情。這揭示了人們在面對網際網路的新革命以及其迷人的副作用,也就是這個世代的人們在網路媒體下時時偽裝防禦且片面的情感交流,這種現象有趣且震撼但也相當晦暗。

在韓國和中國的大型的網咖裡滿滿的孩子坐在屏幕前,這與西方沒有什麼不同,事實上,在西方你也可以看到這麼多小孩在同一個屋子裡上網。看著這些孩子,我開始思考他們與電腦螢幕之間的關係。在我
創作的過程裡,孩子們雙眼根本就沒有離過螢幕。
我長久以來一直是Errol Morris的粉絲和他的“Interrotron”給我的靈感來捕捉人們的互動與其影像。我與攝影師Andrew Wiggins,和Charly Smith拍攝第一支廣告就是孩子們玩的電腦遊戲。他們兩人平時分別在英國和美國,隨著合作的時間越長久,我們將建立一個工作室,專門拍攝各年齡層的人們觀看電影,電玩和網際網路的使用。在鏡頭或看他們玩,有人的性格很明顯,而且這一切我都覺得相當有趣。
於是我們團隊設計一個具體試驗來表現受測者出更多的影片和照片。
2009年我們在伯恩茅斯大學的媒體中心做的一項研究,是“戰爭與休閒”。我們拍攝玩戰爭遊戲和觀看戰爭遊戲的孩子們,在這段錄像作品裡進行分析並且與流動式感知儀互相比較,這個研究工具是由Paul Ekman所發明,其結果與訪談將成為認知心理學的教材。畢竟戰爭是他們想像的經驗,我們希望能建立網路媒體的圖像與感知之間關係。

我先丟幾個問題來思考:

Q1:肖像攝影與科學調查的關係。

Q2 肖像攝影的執行與其設計的意義。

Q3 肖像的詮釋?

Q4 台灣世代臉孔?更多

[artist] 影像之星- James Welling


James Welling   官網:http://jameswelling.net/



「詹姆士。威林 思索的是如何透過攝影,讓最微不足道的題材也能具備形式與知性的實質內容。他從不同角度重複拍攝單一對象,借此探索影像的無限可能。威林在80年代以拍攝一系列垂掛的布幔來把玩題材的意涵:布幔既可以是缺席物體的襯底背景,也可以是影像的主題。在拍攝相同物質細節時,威林藉著巧妙移動相機位置與拍攝光源,質疑了從單一視角便能掌握事務的信念。

在系列作品《光源(下圖) 裡,他拍攝太陽到日光燈等不同類型的光線,借此啟發我們對知覺與題材的看法。《光源》是一個絕佳範例,借由反覆拍攝,攝影的紀實性可以從一連串有趣的視覺觀察提昇至概念層次;無法迅速看出拍攝的主題,需要觀察各種可能狀態後,被攝物才會逐漸明朗。」-- 這就是當代攝影 p.148



在書裡讀到就吸引了我,因而挑出來跟大家介紹,
在攝影的某一分支中,有著「探討攝影本質」的這個脈絡,
而他的作品大多數屬於此一脈絡,尤其是Polaroid Drapes, 1988 更是吸引了我,
光影的虛實,拍攝角度到底怎樣才能看見事物的本質?

從相機底片的感光平面算起,總是只有一個面相面對著被攝物,左轉10度,右轉60度的樣子呢?還是那個我們從未見過的背面?

攝影與其他媒材的差別與限制,一直是阿破感興趣的地方,
攝影發展史上對於此的討論相信也有很多討論。


James Welling還有很多有趣的作品,請前往官網欣賞。


延伸閱讀: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xinwen/310418




此文章為 平衡點攝影空間在FB的分享活動,歡迎加入討論/分享行列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展覽]<那裡這裡>曾敏雄攝影展




展期 / 2012.04.26 - 05.25
開幕茶會 / 2012.05.01 pm02:00
地點 / 靜宜大學藝文中心
           台中市沙鹿區中棲路200號
電話 / 04-26328001 - 11696
開放時間 / 周一至周五 08:30 - 19:00

1.美國流浪
2.台灣頭
3.那裡這裡

曾老師blog 介紹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展覽]史博館「光影歲月─庶民生活」和「凝視‧對望─福爾摩莎之眼攝影展」

「光影歲月—庶民台灣1920-1992」由攝影界聲譽卓著的張照堂先生策畫,以二十世紀庶民台灣為主題,自館藏攝影擇選130餘幅的作品,以報導式的、紀實性的攝影畫面,呈現近百年來,你我生活週遭的形形色色。


凝視.對望-福爾摩莎之眼攝影展   




凝視與對望,作品探討影像的真實與想像之間的關係,新生代攝影者接續前輩的足跡,雖從紀實角度出發,更多是偏向作者心理性的展現。本次展覽由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曾敏雄先生受邀擔任選件,精選當代攝影者共28位,他們以「福爾摩莎之眼」為代稱,作品充滿著想像式思維,從攝影美學的框取,社會現況的紀錄,心像風景的表達到當代物件的反諷,映照出臺灣攝影發展的幾個脈絡和社會變遷與影像演化之間新的凝視與對望,同時開啟了追求影像新知的探索。




破攝影:兩個展覽的展間佔據了整個史博館二樓,1920~1992的庶民生活記錄,完全了展現了過去的台灣風景與生活。作品數量眾多,都是台灣早期十分重要的影像,值得一看。


(相關新聞: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52458&id=3&id2=1 )


而另一邊,是新生代的攝影家共28位,每人兩幅作品的展出,讓我們看到了時代的變遷,出現的是現代建築,城市氛圍和疏離感。


「作品充滿著想像式思維,從攝影美學的框取,社會現狀的紀錄,心像風景的表達到當代物件的反諷,映照出台灣攝影發展的幾個脈絡和社會變遷與影像演化之間新的凝視與對望,同時開啟了追求影像新知的探索。」



與庶民記錄相比,農村的景象已不復見,轉換到新生代的多維影像。少了鄉村的生活經驗,新世代生活裡開始有了多樣的生活型態,反應在各自的作品上。其實現在要尋找農村生活風景還是可行,雖然變了樣子,我想變遷的不是時代,而是每個人的生活。


整場展覽經過了張老師、曾老師的挑選,一致性非常高,與其說挑選了這些攝影家精采的作品,不如說,策展人挑出了符合整個時代氣氛的樣貌來,是「過去時代」與「科技時代」的對話,兩檔展覽擺在一起十分有意思。


大時代只是透過攝影者展現出來而已,而攝影者之間的差異性相較之下就小了許多。




張照堂老師的介紹:http://www.wretch.cc/blog/chaotang/26882409


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0664




......................................................................
日期:2012/04/21~2012/05/31
......................................................................
展覽
地點:
二樓202展廳
......................................................................
開放
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8:00
......................................................................
票價:全票30元,半票、學生票15元
......................................................................
主辦
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art] Robert Rauschenberg



http://vovo2000.com/talk/w-art/02.htm
http://blog.udn.com/chenyingche/1872788
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7099.html

http://artintelligence.net/review/?p=497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影片]創價藝文_對睨的慈悲_張才攝影傑作展







[紀錄片]好攝之徒-中英文版預告片+藝博會特輯+試映會漫談(已發行)






紀錄片「好攝之徒」(We Love Photography)
導演:施云(Sophie Seeing)
片長38分鐘,中英字幕
已發行~~http://www.moviecharger.com.tw/preplay.asp?id=123

本片獻給所有好攝之徒,以及關心台灣藝文環境發展的朋友們......
「藝博會特輯」介紹台灣另一家攝影經理商對攝影市場的看法;「試映會漫談」為本片2010年8月在TIVAC試映後,與會攝影人對台灣攝影環境的看法。
In a Taipei small alley, there is a 10-year-old photo gallery "Taiwan International Visual Arts Center", the TIVAC, closed on 19th Aug, 2009. That shocked many frequent visitors of the photography field. In the closing party, Visitor's number made a hit.
The same date 170 years ago (19th Aug, 1839), was the birthday of photography acknowledged by global. However, after 170 years, this day became the end of the landmark photo gallery in Taiwan. What does that tell? The economic crisis? Photography is dead? Or photography has always been difficult to place in Taiwan?





「台北攝影中心」將放映「好攝之徒」紀錄片 3月3日(六)《鏡觀世紀台北》攝影展活動 歡迎大家蒞臨指教~~(免費入場,請上二樓) 


14:00 ~14:50紀錄片放映+映後座談】 片名:好攝之徒(We Love Photography) 38分鐘,2010年,Taiwan 導演/施云(Sophie Seeing) 簡介:2009年8月19日,是世界公認攝影術誕生的170週年­,卻也是台北一家經營10年的專業攝影藝廊「TIVAC」結束的­日子。以此作為開端,透過多位攝影人的訪談及活動記錄,探討台灣­的攝影藝術環境現況,以及籌備「台灣攝影博物館」所面臨的種種難­題,試圖點出對台灣攝影路的未來期望。 


15:00 ~16:30 專題座談會】 
主題:都會攝影的多元創作觀點和表現 主持人:洪世聰(本展策展人) 與談人: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杜韻飛(攝影家)、齊柏林(­攝影家)、陳伯義(攝影家)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2號(捷運北投站對面) 電話:(02)2897-9314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分享]sandisk 16GB CF卡 60mb/s 原廠公司貨維修記錄



阿破的這張 Sandisk 16GB CF卡 60mb/s

又掛掉了,都是在莫名的狀態下,插進電腦或是相機,
就說沒辦法讀取,嘗試著格式化也沒有辦法,
因此又送修了,這次故障狀況跟上次一樣。

我還有兩張16GB 30mb/s的卡,使用習慣都是一樣,
有時候我會沒有關閉相機就直接打開記憶卡蓋子,
退出電腦時大多會先移除再拔除。

但是兩張30mb的卡都沒有出過狀況,
倒是這張60mb已經壞掉兩次了,上次維修過程請參考



sandisk 非國內代理商貨,維修全記錄


這次也來記錄一下維修過程,

這次寄送地址已經換成香港,猜想原本新竹的聯測科技沒有在接sandisk的單子了,
這樣方便多了,現在是直接把記憶卡寄到香港,直接從香港就可以換新的給你的。

(以前要從新竹到美國,在從美國到台灣~)

我在2.15 寄出包裹,於2.20接到香港的電話。

2.21 收到更換的記憶卡!  真是神速!!

更換速度很快速,大家買原廠公司貨就好了。
2/20從HK寄出,2/21早上收到 

拿到一張大陸市場的貨





[分享]sandisk 非國內代理商貨,維修全記錄


以下是我的sandisk CF 16GB 60mb/s 送修經驗,謹供各位參考。
之前在網拍買了一張記憶卡,後來常常從相機拔出來之後插進讀卡機,就發生記憶卡尚未格式化的狀況,
發生兩三次之後,我嘗試低階格式化,然後再也無法存取記憶卡,連格式化都不行了。

查了一下sandisk保固資料,發現非國內代理商的只能交由原廠處理(國內代理商是不收的)。

2011/7/1 致電給SanDisk原廠技術服務專線00801-85-6062
大陸人接聽,說明故障原由,對方發sandisk維修單給我,請我提供產品基本訊息。

2011/7/5 回覆記憶卡基本資料,以及記憶卡照片。
2011/7/5 sandisk回覆:  我們已收到您的退貨申請並且目前已經開始審核。煩請等候2 工作日。更新或回復將直接發送至您的電子郵箱。 
2011/7/6 sandisk回覆: 請將此確認郵件副本連同您的故障產品返還給SanDisk。 
                                    請允許我們在簽收您的產品後7-10 個工作日來跟進您的訂單。


2011/7/7 我將sandisk記憶卡郵局掛號寄出給sandisk給我的地址:
UTAC - Hsin Chu Taiwan C008
NO. 2, Li-Hsin Road 3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Hsinchu 300
Taiwan
Attn: Gina Wu/Bonnie Yang.

2011/7/22 去信給sandisk詢問處理狀況
2011/7/23 sandisk回覆:
                  如您已經確定我們的接收站已經簽收您的寄件,請提供您所使用的物流跟蹤記錄訊息,我們會將之轉交美國的RMA部門。
                 我回覆:
                 您好,我是寄到新竹科學園區的那個地址,我用掛號寄出,沒有收到退件,但是已經遺失掛號單據,我相信貴公司已經收到了。7/7掛號寄出,到今天已經超過十個工作天了。請您查一下貴公司的收件情況
2011/7/28 10:49 sandisk回覆:

                 如您無法提供我們的接收站已經簽收您的寄件的物流跟蹤記錄訊息,我們是無法將之轉交美國的RMA部門,為您查詢的。


(因此我知道sandisk在台灣的接收站跟美國的RMA部門,以及客服部門彼此之間的資訊是沒有流通的。
我就氣到了,依照地址找到公司  聯測科技 ,直接打去該公司找Gina Wu,詢問有沒有收到我的記憶卡。
Gina Wu回覆: 7/13已經收單,送出去處理了。)

2011/07/28 11:28 我回覆:     
您好
我的編號是 #RX478287
我已經致電給UTAC的Gina Wu,她答覆已經7/13收到了
2011/07/28 11:59 sandisk回覆:
如您已經收到我們產品接收站的Gina Wu電話確認我們的產品接收站已經收到您的寄件。他們會按照售後流程執行。他們也會將您的問題轉交給我們美國的RMA(Return Merchandise Authorization)部門去處理。但由於我們的更換部門受理的是來自全球有問題的產品。加之國際通訊服務的限制,在我們設在負責接收亞太地區問題產品的接收站--台灣,收到您的寄件之後,我們美國總部的更換部門需要2-3週的時間為您安排新產品寄送。

請您在接下來的時間耐心等待。

(過了11個工作天)

2011/8/12 9:32 sandisk來信:
我們的記錄顯示您的更換產品已經在2011/08/11寄出。您可以通過http://www.ups.com查看您的郵包號碼
2011/8/16 收到包裹: 如果從7/1開始算,扣掉我本身延遲的4天(7/1~7/5),這樣一共過了43天的時間,
               終於收到sandisk的新品。
_0011801.JPG

 _0011802.JPG

 _0011803.JPG   










_0011804.JPG







目前結論: 買sandisk記憶卡,請購買國內代理商產品,並且,包裝千萬不能丟。
              所謂的終身保固也是保固,問題是送修個記憶卡就能讓你一兩個月沒記憶卡可以用。


1. 增你強SANDISK公司貨於2009年起,將以小方貼為認明基準。

2. 若消費者購買的產品發生問題的時候,只要憑著原產品以及產品商標規章小方貼,或購買門市發票送回原門市尋求保固服務,由該產品售出門市自行做保固換貨動作或作待送修服務流程
意思是說: 只認小貼紙,但大部份的人殼子都不會留著,這是什麼爛招。
              下次用代理商保固貼紙加上原廠貨送修試試看好了,如果送修成功表示他們也沒有認序號,那各位鄉民只要留一份貼紙然後買原廠貨就好了(end)


Read more: http://propc.pixnet.net/blog/post/29584376--%e6%94%9d%e5%bd%b1-sandisk-%e9%9d%9e%e5%9c%8b%e5%85%a7%e4%bb%a3%e7%90%86%e5%95%86%e8%b2%a8%ef%bc%8c%e7%b6%ad%e4%bf%ae%e5%85%a8%e8%a8%98%e9%8c%84#ixzz1mtmTK4iC

[展覽]《顯像.還生》聯展 @台南海馬迴






《顯像‧還生》 聯展 
Images to illustrate Life
2012 / 02 / 25 ~ 04 / 01
策展人/曾敏雄

藉由影像還原生活感知中的衝突與碰撞
是吶喊 是緘默
是自持 是無力
是緊迫 是冷冽
是意識裡的不可得
終因渴望而潛意識地抽離
瓦解眼中的現實世界

Images to return to the conflicts and the impacts
Of the original life senses.
It’s shouting. It’s silence.
It’s self-striving. It’s powerless.
It’s pressing. It’s chilly.
There is no result in consciousness.
For the sake of Desire,
It will be drawn away consciously,
And collapse the real world in your eyes.


展覽日期/2012.02.25 (六) - 2012.04.01 (日)
開幕茶會/2012.02.25 (六) 15:30
策展人/曾敏雄
參展藝術家/林家安、李仁裕、王麗秋
藝術家對談/2012.02.25 (六) 16:00
與談人/曾敏雄

展覽地點/台南市成功路83號2樓、3樓
開放時間/週三 - 週日 13:00 - 20:00 (週一、二休館)
Duration/2012.02.25 (Sat) - 2012.04.01 (Sun)
Opening Reception/2012.02.25 (Sat) 15:30
Artist Talk/2012.02.25 (Sat)16:00
Location/2F., No.83, Chenggong Rd., Tainan City 700
Gallery Hours/Wed-Sun 13:00-20:00 (Mon.~Tue. off)

http://www.fotoaura.com.tw/exhibitions/20120225_illustrateLife.html


作品介紹(文字 曾敏雄):


麗秋的肖像與生活物件並置,人物的面容自然而靜默,物件也是生活中隨手可得,多件看似不相關的兩種圖像一起對照,有類型學的味道,當代攝影的其中一個觀念便是由平凡的生活中去<再發現再詮釋>,在麗秋作品的背後傳達出了這種想像力。




仁裕的動物,影像當中可見或不可見的圍籬柵欄,精準的暗示了作者自身生活的現況,厚重的濃黑色調讓某種安靜而神秘的氛圍充塞了整個畫面,拍攝者,被拍攝對象以及觀賞者三方的心理角色轉換非常成功。



家安的影像巨大而強烈,高度的反差,詭異的材質,看似具象的現實世界物體在攝影家的鏡頭下有著異世界的魅惑,一種自身存在何處的疑問油然而生,觀者是處在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世界中?或是夢靨裏深層的潛意識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