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分享]可以線上看的50個錄像藝術作品

http://flavorwire.com/399191/50-great-works-of-video-art-that-you-can-watch-onlin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video art is underexposed. Part of it has to do with the hard-to-shake reputation that video art is just too campy and esoteric — an opinion espoused by Jack Donaghy and anyone else who believes that art is exclusively paintings of men on horses. Another reason is the attitude that of a lot of influential, opinionated video artists share: they simply aren’t comfortable offering their wares to just anyone, and would rather sell the things they’ve made on glitzy-looking DVDs to a few collectors and museums, as they would a painting or a sculpture.
Still other video artists are concerned that their work might be misidentified as films. This anxiety leads them to seek out venues for their work (warehouse art galleries and hard-to-find back-room viewing rooms) that will grant them the power to have it appreciated on its own terms. Artists may care about a disembodied feel of a projected work in a more open-air setting, or they may want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culptural qualities of placing one or many TV monitors in the gallery space. For genuine aesthetic reasons, many great works of video art are not meant to be seen on someone’s TV or laptop at home. 
But a lot of them can be. For anyone who is enamored with film or remains a devotee of performance, video art can be like a happy marriage between the two. The great works of video art that are available to watch online are like a never-ending museum that is always growing and never closes. This collection should serve as a compact introduction to video art for anyone who’s uninitiated or a handy compilation for anyone who loves the medium but has some trouble finding the good stuff online. Enjoy!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攝影家]小山泰介 /Taisuke Koyama








城市皮層的斷片 文/高子衿.圖/G/P gallery

日本當代攝影專題-認知極限的抽象的攝影 小山泰介 Taisuke Koyama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即日起至2014.5.31 開放徵件~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簡章下載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表 word
2014年度「1839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表 PDF
2014 年度「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簡章

 1839 當代藝廊於 2009 年 4 月 3 日成立,主要宗旨為推廣攝影藝術教育。為提升台灣攝影

藝術創作風氣,並發掘更多深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1839 Little Gallery 於焉誕生,隨後在 2009

年 11 月 20 日正式開幕,並以提供年輕攝影藝術家創作發表的空間為主要經營方向,竭力落實

我們推廣攝影教育的目標。

 經歷五年的努力,結合台灣首創唯一攝影學位學程的誕生,鼓勵社會大眾從事攝影藝術創

作,並藉此發掘、培養具有優良資質或潛力之創作人才,促進攝影藝術生態之發展,因而於

2014 年首度設立「1839 新秀影藝術獎」。奬勵有志以攝影藝術長期創作之創作者。為發掘以攝

影藝術為職志的年輕藝術家,並支持藝術家的長期創作,使其作品及創作理念獲得發表的機會,

落實我們推廣攝影、深耕攝影的目標,將台灣當代攝影推向無限可能。

二、 活動網址

〈附 2014 年度「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甄選辦法、報名表、授權書、藝廊平面圖〉

三、 參加資格

凡具對攝影藝術有興趣者之個人,不限居住地均可參加。

四、 甄選內容

1. 徵件類型:純攝影媒材

2. 徵件主題:題材不限,但須為具有創新風格及豐富意涵之同一系列作品。

3. 作品規範:

(1) 每組作品張數不得少於 10 張,作品如有閱讀順序請於背後依序編號並註名方向及展覽

預計輸出尺寸。

(2) 每張作品畫面尺寸之短邊不得小於 7 英吋(18 公分)以下;長邊不得大於 24 英吋(60 公分)

(3) 作品不得裝裱;亦不接受立體作品。

五、 申請方式

1. 欲報名者,請至活動網站下載申請資料,檢附下列文件,並提彩色書面資料與燒成光碟之

電子檔〈作品圖檔需寬度 25cm,解析度 300dpi 以上〉各乙份寄至主辦單位,資料不全者,

視同棄權。

(1) 「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報名表

(2) 每組作品須附上創作理念論述短文一篇〈500-800 字〉

(3) 參展作品〈作品規範詳見四之 3〉

2. 於截止日 2014 年 5 月 31 日前郵寄或親自送達:
10696 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 120 號 地下樓

2014 年度「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收

3. 申請資料恕不退件。



六、 收件日期

欲報名者,請於 2014 年 5 月 31 日前將資料寄至主辦單位(截止日以郵戳為憑)。本會將會另

行通知入選者,入選者需將相關文件填妥寄回,方為正式入選。



七、 獲獎公告

2014 年 6 月 20 日,於主辦單位網站公佈。



八、 獲奬獎勵與義務

「1839 新秀攝影藝術獎」獎項:

1. 主辦單位提供資源:

(1) 無償提供展覽場所。

(2) 協助舉辦展覽茶會。

(3) 協助宣傳,包括新聞稿、電子海報發佈、社群媒體宣傳、DM 文宣、展覽說明卡印製,

展覽空間佈展協助。

2. 應配合事項:

(1) 基於展覽典藏之考量,獲獎者於展覽空間展出之作品需:

 黑白作品如係底片拍攝,必須使用纖維紙基(FB)相紙製作。

 數位攝影作品亦需以耐久保存材料製作(請洽數位材料供應商)。

(2) 獲選者應配合主辦單位協調規劃之檔期與宣傳作業時程,提供無版權問題且可供編輯印

刷之文字、影像資料。

(3) 檔期確定後,需提供展覽電子海報、紙本 DM、酷卡、海報之設計檔,以進行活動宣傳

與茶會安排。

(4) 展出須於展覽開幕前一日完成佈展,惟作品展示之規劃須由主辦單位同意後始執行,展

覽結束後一日內撤展完畢,逾時主辦單位恕不負保管責任;展覽期間及運輸過程之保險

由參展者自行負責。展期未結束前,展出者不得擅自將作品借出或取走。

(5) 應配合於開幕茶會及導覽。

3. 後續合作:

獲獎者,於未來其他展覽活動或獎項榮譽,主辦單位將協助宣傳。

九、 獲選後注意事項:

1. 送件作品請自行包裝妥當,本會對參選作品當負保管之責,惟遇有人力不可抗拒之情事使

作品遭受損害時,本會不負賠償責任。

2. 獲獎作品如經人檢舉涉及侵害著作權及其他違法情事者,一律取消參賽及展覽資格

3. 主辦單位對所有獲獎作品有重製權(研究出版展覽宣傳)不另給酬;凡參加本徵選者視同

承認本簡章之各項規定,如有未盡事宜得以政府公告之相關法令為依據。

4. 本活動出發點為協助攝影藝術之新秀獲得展演空間,並透過藝術行銷吸引伯樂,本會將提

供展覽資源作為新秀最佳之機會,惟獲選團隊本身亦應高度珍惜此一機會,善盡應盡之義

務並做好準備,展現專業的藝術水準。

5. 獲選者若未能依約展出作品或參與,除非已事先向主辦單位說明緣由並取得諒解,否則未

來將不得再向主辦單位提案報名。

6. 主辦單位對邀請展出之作品,均有展覽、攝影、錄音、刊印出版之權利。

7. 展覽期間無另外投保保險。

8. 為鼓勵藝術創作者,作品如有交易行為,本單位代表處理。

9. 展覽空間如有特別規劃之使用,應事先與主辦單位溝通協調,經本單位同意後方可執行。

十、 主辦單位 / 聯絡電話:

 1839 當代藝廊 02-2778-8458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阿蘭·巴迪歐:當代藝術的十五個論題

日期: 2012-2-8 15:33:58     作者:阿蘭·巴迪歐     來源: 東方視覺    
巴迪歐
  我認為,當代藝術的重大問題是怎樣才能避免做一個浪漫主義者。這個問題很重要,談起來也很難。更準確地說,是怎麼樣才能避免做一個形式主義的浪漫主義者。這就像把浪漫​​主義和形式主義混雜在一起。一方面是對新形式的絕對渴望,總是需要新的形式。現代性就是對新形式的無限渴望。而另一方面呢,迷戀身體,迷戀限定性,迷戀性,暴力,死亡。在這兩個方面之間有一種相互矛盾的緊張感,就像是形式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一個合題,這就是當代藝術的主流。下面我提出十五個命題,想回答這個問題:怎樣不做一個形式主義的浪漫主義者。
  第一條命題:藝術不是一場崇高的降落,從無限降落到身體和性慾的有限的不幸,而是通過物質減法的有限手段生產無窮無盡的主體級數群。
  我認為藝術的目的是通過精確並且有限的概括,去生產一種觀察世界的新的光亮。所以,現在的矛盾存在於對新形式的無限渴望和諸如身體,性之類的有限性之間。而新的藝術有必要改變這一矛盾的語彙,為無限性這一方添加新的內容,新的光亮。所以,第一條命題幾乎是對現有矛盾的顛覆。
  減法:減法這個詞有兩個意思第一,不要沉迷於形式的新奇性。我認為,在今天,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對新奇的渴望就是對新的形式的渴望對新形式的迷戀。對批判,對再現之類的迷戀,實際上並不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立場,因為資本主義自身就是對新奇新穎的迷戀,就是形式的持久革新。我們有必要看到對新的形式完完全全地迷戀並不真是對真實世界的批判立場。有一種可能性,真正的願望,一種具有顛覆性的願望,是對永恆的渴望。渴望某種穩定的東西,某種藝術,某種自身閉合的東西。因此,這是一個可能性,因為對形式的持續修訂並不是真實的批判立場。所以說,對形式的渴望在藝術中的確很重要,但是對形式穩定性的渴望同樣也很重要。
  減法的第二個意思是不要沉迷於有限性,迷戀暴力,身體,痛苦,迷戀性和死亡,因為這只是顛覆了快樂意識形態。在藝術創造中,我們常常迷戀受苦的身體,性慾的艱難之類,以此顛覆這種快樂意識。我們不需要那一類的沉迷。藝術創造有批判快樂意識形態的必要性,然而,通過一個新的視野,一種新的光亮,某個可以稱之為積極的新世界,也是一種藝術必要。所以,藝術的問題也是生的問題,而不總是關於死亡的問題,這就是第一個命題的含義。我們有必要尋找一種藝術創新,它不迷戀形式的新奇,不迷戀殘暴,死亡,身體和性慾。
  第二個命題:藝術應當不只是一種特殊性(不論是種族的,還是個人的)的表達,藝術是向每個人說話的真理的非個人的生產。
  這裡的重大問題是普遍性:藝術創作有沒有一種普遍性? 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是全球化,是世界的一致性問題。全球化向我們提供了一種抽象的普遍性。金錢的普遍性,信息的普遍性和權力的普遍性。這就是今天的普遍性。這樣一來,面對金錢和權力的普遍性,藝術的問題,藝術創造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藝術創造的功能在於對抗嗎? 在於從普遍性中抽像出種種特殊性的獨一性嗎? 類似某種東西,對抗金錢和權力的抽象能力?還是一個反對全球化的社群組織?或者,藝術的功能在於提出一種別樣的普遍性? 這是一個大問題。今天更重要的議題是資本主義的普遍性,金錢,權力市場的普遍性和各種獨一性,特殊性,以及社會群體的本性之間的重大矛盾。這是兩種普遍性之間的主要矛盾。一方是金錢和權力的抽象普遍性,另一方是真理和創造力的具體普遍性。
  我的立場是,今天的藝術創造應該提出一種新的普遍性,不僅表達社群的本性,而且,藝術創造有必要為我們,為共有的人的狀況,提供某種新的普遍性,我把它稱之為真理。真理就是一種新的普遍性的哲學名字,它反對全球化的強制普遍性,金錢和權力的強制普遍性。在這項主張中,藝術的問題極其重要,因為藝術往往主張一種新的普遍性,藝術是第二個命題的內涵。
  第三個命題:藝術是一個真理過程,而這真理往往是知覺或感性的真理,知覺之為知覺這就是說:知覺轉化成了理念的一個事件。
  這是藝術普遍性的一個定義。藝術真理是什麼?藝術真理和科學真理,政治真理以及別種真理都不一樣。它的定義說明,藝術真理是關於知覺的真理,是感性的概要。這不是靜態的知覺傳達。藝術真理不是感性世界的臨摹或者靜態的感性表達。
  我的定義,藝術真理是理念自身在感性世界中的事件。而新的藝術普遍性在於創造,在那種感性之中的理念事件的新形式。重要的是必須理解,藝術真理是關於在世的感**的一項主張。它主張一種新的定義,關於我們和世界的感性關聯,這是反對金錢和權力抽象化的普遍性的一種可能。所以說,今天,藝術看來尤其重要,因為全球化賦予我們一項創造新的普遍性的任務,它往往是一種新的感性,一種和世界的新的感性聯繫。因為今天的壓迫是一種抽象普遍性的壓迫,我們不得不沿著和世界發生新的感性關聯的方向想像藝術。也因此,今天的藝術創造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而不是裝飾,不是用於美化的裝飾品。不,藝術的問題很關鍵,因為我們必須創造出和世界的新的感性關聯。事實上,沒有藝術,沒有藝術創造,金錢和權力的強制普遍性就成了真正的可能性。因此,藝術問題在今天是一個政治解放的問題,藝術自身帶有政治性。不僅僅是藝術的政治維度的問題,那是昨天的情況,今天,這是藝術自身的問題。因為藝術是真實的可能性,它創造某種新東西,反對全球化帶來的抽象普遍性。
  第四個命題:藝術有必要是複數的,然而無論我們如何去想像各種藝術可能交彙的路線,不能想像對這項複數進行總計疊加。
  這個命題反對總體化的幻想。如今,有些藝術家在考慮熔合所有藝術形式的可能性,這完全是一個多媒體之夢。但這並非什麼新想法。這是理查德•瓦格納的想法,總體藝術,繪畫,音樂,詩歌等等。第一位多媒體藝術家是瓦格納。但是,我認為多媒體是一個虛假觀念,以為它是絕對整合性的力量,就像在藝術中投射了全球化的夢想。這是藝術一致性模仿世界一致性的問題,它也是一種抽象化。所以,我們必須創造新的藝術,當然包括新的形式,但是不該幻想所有感性形式的總體化。怎樣和那些並非總體化的典範的多種媒體,意象的新形式以及藝術關聯起來,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避免那種幻想。
  關於第五條和第八條。五,每一種藝術都由一個混雜的形式發展而來,而這一混雜的逐步提純的過程使一種特殊的藝術真理及其消亡殆盡的歷史得以成形。八,藝術的真實也就是通過提純的內在過程所構想出的理想化的雜多。換句話說,形式的一個偶然開端決定了藝術的原材料。藝術對於迄今為止形態不明的一個形式的降臨進行了再度的形式化。
  這裡重要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新形式的創造。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對當代藝術的難題就是對新的形式的無限渴望。我們必須準確說明新形式問題的內涵。什麼是新形式的發明? 我想提示的是,事實上,從來沒有完全純粹的新形式的發明。我認為那是一個夢想,就像總體化一樣。事實上,從一種類似形式的東西到一種形式之間總有某種通道似的東西。我的想法是我們有某種形式的不純,或混雜的形式,接下來是提純的過程。因此,如果你想說上帝發明了世界,好吧,但接下來就是逐步地純淨化,然後是形式的複雜化。馬列維奇畫了著名的白色中的白色,白方塊上的白方塊。這是一種創造嗎? 某種意義上,是的,但實際上,這完全是形狀和顏色關係問題的一次徹底的純淨化。實際上,形狀和顏色關係的難題是一個很古老的長故事,馬列維奇的白方塊上的白方塊給了這個難題終極的淨化。這是一種創造,但也是一個終點,因為在此之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再也無法繼續。所以,我們有一次徹底的提純,在馬列維奇之後,形狀和顏色之間的一切關聯性看起來都陳舊了,或者不純淨了,但是,這也導致問題走進死胡同,我們不得不從別處重新開始。我們可以說,伴隨著藝術創造的並非完全是新形式的提純,就像是由始至終的提純淨化過程似的。所以,我們要的是有先後順序的提純淨化,而不是純粹創造力的純粹爆發。這就是第五和第八個命題的內容。
  現在來說一說第六條和第七條。第六條,藝術真理的主體是由藝術作品構成的那個集合。第七條,這個組織過程是一個無限的構造,在我們當代藝術的背景中,這是一個一般的整體性。
  這裡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藝術的主觀存在? 什麼是藝術的主體,在主觀意義上的主體? 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古老。藝術的主體是什麼? 藝術的中介​​是什麼? 藝術的主體不是藝術家。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命題,也很重要。因此,如果你認為藝術創造的真正主體是藝術家,你就把藝術創造當作了某個人的表達。如果藝術家是主體,那麼藝術是那一個主體的表達,因此藝術就是某種個人的表達。實際上,當代藝術有必要爭辯,說藝術是個人的表達,因為你缺乏創造普遍性的新形式的可能性,所以你不得不通過自我表達和社群表述來反對普遍性的抽象形式。這樣一來,我們理解了各個難題之間的關聯。
  對於我們來說,必須說明的是藝術創造的主體不是這樣​​的藝術家。對藝術來說,“藝術家“是一件必需品,但不是一種主體的必要性。因此,結論相當簡單。藝術的主體存在就是藝術作品,此外無它。藝術家不是藝術的主體代理人。藝術家是藝術中被犧牲的那一部分,也是最終在藝術中消失的那部分。藝術的倫理就在於接受這一種消失。藝術家通常總是想要公開露面,但對於藝術,這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藝術,如果你希望藝術在當下,在創造普遍性的活動中獲得一種極其重要的功能,如果你認為藝術差不多就是市場的主體性表達,那麼,理所當然,藝術家的隆重出場是必要的。然而如果藝術是創造,差不多是秘密的創造,如果藝術不是市場的玩意兒,而是市場普遍性的阻力,那麼藝術家就必須消失,不要在媒體中出現。藝術批判和對絕望的批判很像。如果藝術的倫理看起來是一種絕​​望,那是因為得到展示的是藝術作品,這才是藝術自身真實的主體存在。
  第九條,當代藝術的箴言是不要成為帝國的這也意味著:如果民主暗示了和帝國觀念中政治自由的一致性,它也不必是民主的。
  我不想多評論為什麼藝術的倫理是不要成為帝國藝術。絕望是因為總是存在類似於帝國的運作機制,因為有效的法律,在當下,就是帝國的法律。
  關於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第十條,非帝國的藝術必須是抽象的藝術,就這一點來說:它把自己從一切特殊性中抽像出來,把抽像這一姿態形式化。第十一條,非帝國藝術的抽象化不關心任何特殊的公眾或觀眾。非帝國藝術和一種貴族式的無產階級倫理聯繫在一起:它單獨地實踐它的諾言,對人群不加區分。
  我想我們可以說明,在當下,帝國藝術就是可見的東西的名字。浪漫主義的形式主義就是帝國藝術。這是一個歷史命題,也不妨說是一個政治命題。浪漫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混合就是帝國藝術。今天是這樣,而且,舉例來說,羅馬帝國時期也是如此。今天的狀況和羅馬帝國晚期很相似。這是一個正當的比較,而且你們看,把美國和羅馬帝國比較尤其準確。這樣一比就相當有趣,事實上,這也是一個藝術創造的問題,因為晚期羅馬帝國的藝術創造中有兩種明顯的傾向。一方面,非常像浪漫主義,有表現力的,狂暴的,而另一方面,某種極端形式主義的東西,政治上的坦率正直。為什麼? 當我們處理類似於一個帝國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也不妨說是在處理這個世界的形式一致性,不僅是美國,最終是龐大的市場,當我們有了類似世界的潛在一致性的東西時,我們在藝術創造中就有了形式主義和浪漫主​​義,有了兩者的混合。
  為什麼? 因為有了帝國,就有了兩條原則。第一,一切皆可能,因為我們有巨大的潛能,有世界的一致性。這樣我們就可以說,一切皆可能。我們可以創造新的形式,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言,並沒有真正的法律,規定什麼是可能的,什麼不可能,一切皆可能。然而,我們還有另一條箴言,一切皆不可能。當代藝術告訴我們的無非就是一切皆可能,並且一切皆不可能。那就是當代藝術的真實內容。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說明有些東西是可能的,但並非一切皆有可能,也不是一切都不可能,然而有一些別的東西是可能的。某些別的東西是可能存在的。我們必須創造新的可能性。
  但是,發明新的可能性不同於實現一個新的可能性。這個區別是關鍵的,實現一個可能性意味著設想可能性是現成的,我要做的不過是想像這個可能性。比如,一切都有可能,我就必須實現什麼東西,因為一切皆可能。然而,創造某些東西的可能性顯然是另一回事。可能性不是現成的。因此,一切皆可能不是事實,有些事情並不可能,而你必須為那些不可能的東西創造可能性。這就是藝術創造的重大問題。藝術創造是一種可能性的實現呢,還是發明一種新的可能性? 說出某種東西可能性的可能性? 如果你認為一切皆可能(也就是認為一切都不可能),那麼你對世界的信念就完了,世界就是一個封閉的東西。它帶著一切可能性,也就是帶著一切不可能性被封閉了,而藝術創造性也就被封閉了,它在確認一切皆可能,一切皆不可能的形式主義的浪漫主義中被封閉了。
  然而,今天的藝術創造,它的真實功能就在於說出某些東西的可能性,在於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但是,某些東西似乎沒有可能性,我們又如何為它開創一種可能性呢? 正因為某些東西本身沒有可能性,我們才能夠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如果一切皆可能,你就無法創造任何新的可能性。所以,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問題也就是某些事物不具有可能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設定一切皆可能是不真實的,而且一切皆不可能也是不真實的。如果有些東西不可能,我們就必須說這些東西不可能。我必須創造新的可能性。這樣,我認為,創造新的可能性就是今天的藝術的重大功能。在流通,信息交換,市場等等活動中,我們總是不斷實現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無窮無盡的實現著種種可能性。但是,我們拒絕創造可能性。因此,這也是一個政治的問題,因為政治的真實含義在於創造新的可能性。一種生活的嶄新可能性,這個世界的嶄新的可能性。因此,今天藝術創造的政治決定性就在於是否有可能創造一個新的可能性。事實上,全球化給出的信念是,徹底創造一個新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可能的。認為共產主義結束了,革命政治結束了,即給出了關於這一切的主流解釋:不可能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不在於實現一種可能性,關鍵的是創造一種可能性。我們理解二者的區別。我認為藝術創造的問題就在於此。它向每個人證明,對於人的共有的狀況來說,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是完全可能的。
  第十二個命題,非帝國藝術必須像數學範例一樣嚴密精確,像黑夜伏兵一樣令人驚訝,像星星般崇高肅穆。
  這是一個詩學命題。藝術創造的三重決定性。把藝術創造和一次演算示範,黑夜中的伏兵以及一顆星星相提並論。你可以理解這三重決定性。為什麼是一次演算示範? 因為,最終,藝術創造的問題也是關於某一個餘數,某一種具有永恆性的東西,某一種不在純粹傳達,純粹流通之內的東西,某一種不屬於持久更新的形式的東西。它拒絕,而拒絕也是今天的一個藝術問題。拒絕之物是被賦予了穩定性和堅固性的東西。有邏輯等式,有邏輯一致性,連貫性的東西,這是第一個決定性。第二個決定性是某種令人驚訝之物,無疑是新可能性的創造,而新的可能性總是令人驚訝。沒有某種驚訝,就不會有新的可能性。一種新的可能性,我們不可能事先加以估算。它就像一種決裂,一個新的開端,總是令人驚訝。這就是第二個決定性。它如此不可思議,就像黑夜中的事物,在我們知識的黑夜之中。一個新的可能性對我們的知識而言是絕對的新,所以,在我們知識的黑夜,它就像一道新的光芒。和星星一樣崇高肅穆,因為一個新的可能性猶如一顆新星。就像一個新的天體,一個新世界,因為它是一個新的可能性。就像我們和世界的一種新的感性關聯。
  然而,重大的問題在別處。對當代藝術來說,形式問題不是一個決定因素。問題在於如何把這三者一個接一個地聯接起來。成為星星,成為伏兵,成為一次演算示範。由此,創造一種藝術的新形式,世界的一個新視野,我們的一個新世界。而且,這個新的視野並不是純粹觀念性的,不是意識形態的,也不完全是政治的,這個新的視野有它特有的形態,由此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可能性,為新形態的世界帶來了一種新的知識。
  最後一個命題,為了那些帝國業已承認其存在之物,為了使它們變得可見而添磚加瓦地發明各種形式和方法,還不如什麼也不做。
  我想,這裡重大問題在於藝術和人的狀況之間的關聯。更準確地說,藝術創造和自由之間的關聯。藝術創造獨立於民主意義上的自由之外嗎? 我們應該不把創造新可能性的論題完全等同於自由的問題,就常識而言。因為今天,自由是由帝國來定義的,這是一個普通的民主定義。藝術創造和那種自由相差無幾嗎? 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藝術創造的真實決定性不在於關於自由的常識,也就是帝國意義上的自由。而是去創造具有新的形式的自由,我們可以這麼說,因為邏輯框架,新知識的驚訝以及星星之美,這三者的連接是自由的新定義,它比"民主"決定的自由要復雜得多。
  藝術創造,對我來說,就是在民主定義的自由之外,創造一種新的自由。我們可以這樣說起類似於由藝術定義的自由,它是思想的,也是物質的,就像邏輯框架之內的共產主義,因為沒有邏輯框架就沒有自由,就像一個新的開端,一個新的可能性,新的決裂,最終類似於一個新的世界,一道新的光亮,一座新的星系。這是由藝術定義的自由。當今的問題不在於藝術討論中涉及的自由和專政,自由和壓迫的問題,在我看來,根本上,在於自由自身的兩種定義。
  附:當代藝術的十五個命題
  第一:藝術不是一場崇高的降落,從無限下降到身體和性慾的有限的不幸而是通過物質減法的有限手段生產無窮無盡的主體級數群。
  第二:藝術應當不只是一種特殊性(不論是種族的,還是個人的)的表達藝術是向每個人說話的真理的非個人的生產。。
  第三:藝術是一個真理過程,而這真理往往是知覺或感性的真理,知覺之為知覺這就是說:知覺轉化成了理念的一個事件。
  第四:藝術有必要是複數的,然而無論我們如何去想像各種藝術可能交彙的路線,不能想像對這項複數進行總計疊加。
  第五:每一種藝術都由一個混雜的形式發展而來,而這一混雜的逐步提純的過程使一種特殊的藝術真理及其消亡殆盡的歷史得以成形。
  第六:藝術真理的主體是由藝術作品構成的那個集合。
  第七:這個組織過程是一個無限的構造,在我們當代藝術的背景中,這是一個一般的整體性。
  第八:藝術的真實也就是通過提純的內在過程所構想出的理想化的雜多換句話說,形式的一個偶然開端決定了藝術的原材料,藝術對於迄今為止形態不明的一個形式的降臨進行了再度的形式化。
  第九:當代藝術的箴言是不要成為帝國的這也意味著:它也不必是民主的,如果民主暗示了和帝國觀念中政治自由的一致性。
  第十:非帝國的藝術必須是抽象的藝術,就這一點來說:它把自己從一切特殊性中抽像出來,把抽像這一姿態形式化。
  第十一:非帝國藝術的抽象化不關心任何特殊的公眾或觀眾,非帝國藝術和一種貴族式的無產階級倫理聯繫在一起:它單獨地實踐它的諾言,對人群不加區分。
  第十二:非帝國藝術必須像數學範例一樣嚴密精確,像黑夜伏兵一樣令人驚訝,像星星般崇高肅穆。
  第十三:今天,藝術只能以- 對於帝國(帝國)來說- 不存在的那個出發點為起點通過它的抽象化,藝術使這​​一不存在變得可見,這一點應該統領每一種藝術的形式原則:努力使人人都能看到對於帝國(因而延伸到每一個個人,雖然是通過不同的觀察角度)來說不存在的東西。
  第十四:既然它對自己的能力信心十足,通過支配著商品流通和民主溝通的各項法律控制了可見的和可聽的全部領土,帝國再也不審查任何事物一切藝術,一切思想,在我們獲得消費,交流和享受的許可之時就被毀掉了。我們應該成為我們自己最無情的審察員。
  第十五:為了那些帝國業已承認其存在之物,為了使它們變得可見而添磚加瓦地發明各種形式和方法,還不如什麼也不做。
關鍵詞:當代藝術阿蘭·巴迪歐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Snap Wars 批鬥大會 No.25】海馬迴 光畫館



11月22日,禮拜五,第25屆批鬥大會,海馬迴把展場空出來了!
欲報名上擂台的鄉親父老、海友們,把作品帶過來吧!二、三樓的展場都可以用,這一次,請各位務必抱著佈展的心態:批鬥大會展!
血腥之後,將保留戰場兩天作為一個短期展!怎樣?根本就是展覽了啊!

需事先報名,請來信或電話聯繫。現場備有茶水,酌收場地與冷氣費用。 
參加者:NT$100(限定8名)。旁聽者:NT$150。

佈展:11月22日,14:00 – 18:00
展期:11月22日-11月24日。
批鬥:11月22日,18:30開始。

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83號4樓 
06.222.3495
http://www.fotoaura.com.tw/
fotoaura.tw@gmail.com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展覽]鄉情──蔡永生攝影展


【鄉情──蔡永生攝影展】
展覽日期:2013.10/18~11/17 (11:00~20:00 周一公休)
展覽地點:1839 Little Gallery 

到都市工作多年, 雖然交通工具便利, 確無法拉近人的距離   

家鄉人口漸漸的外移 ,對於家鄉而言 ,不常回家的我 ,只是一個陌生人 

試著從棉被的影像  尋找家的溫度 
 
我的思念  在暖暖的紅 ...................

      滿懷著"近鄉情更怯"的旅人心情,蔡永生透過相機,從一席席跨攀牆沿的被單中,捕捉家的溫度,緩緩凝聚成最根本的"鄉情"......

      蔡永生 1963年,曾於2010年首次個展「花窺 / 花 非花」系列作品,用攝影道出花卉生命的短暫,而以攝影的方式將花卉那短暫的生命化成為永生,作品所呈現不是求於再現植物的生命美感,而是透過花卉拍攝創作表現出自身情感的轉化。此次新的作品「鄉情」系列,完全不同於之前的表現方式,乍看之下每個景物所呈現在曬棉被這件事,其實它在續說著「人存在的痕跡,生活的方式」。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在攝影之後] 3.你所堅持的不修圖(?)



各位彩欣Art的朋友們對於小編的分享有沒有什麼問題阿?有問題可以到[粉絲團]一起討論歐![在攝影之後]從照片整理、裁切,再來要介紹後製/修圖摟!
(後製與修圖的定義在本文類似,所以混著用)

台灣攝影討論區最神奇的現象就是分享作品時會強調「縮圖直出無後製」吧?以及常常鬧上新聞的攝影比賽規定不能「後製」,但還是很多人被抓包,最著名的莫過於陳炳先生(相關新聞請自行Google),這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後製(修圖),大概可分成幾個階段:
1. 調整色階(加減光、亮暗部階調、色溫)
2. 裁切
3. 局部處理
3. 合成(無中生有)

回顧傳統暗房的操作

那我們在回顧一下攝影的原理:
1. 從鏡頭透入光線 2.底片成像 3.沖洗底片 4.放相

那大家知道這幾個階段攝影家會做什麼事情嗎?
從光線透過鏡頭在底片成像的時候,攝影家就會將色階控制在他想要的範圍,是多是少,要將畫面中最暗的地方放置在第幾區,最亮的地方放置在第幾區。
這一階段,攝影師第一次控制了曝光。

再沖洗底片的時候,又會根據曝光時的數據去決定沖洗底片的數據,應該要照正常程序沖洗,還是要N+1、N+2,搖晃的時間、藥水的比例要如何控制。
在這一階段,攝影師第二次控制了曝光。

最後再放相的時候,還要選擇相紙(霧面、亮面、暖色調)、藥水、選擇幾號反差,還能將畫面中的影像做局部的加減光(如下圖是對於一張臉在暗房要做到的局部加減光,很難想像在暗房要做到如此細膩的操作吧!?)、或者是局部格放(如 森山大道)



總共三次控制了影像的曝光與呈現,才得到最後的影像,可以說是經過了三次的修圖

所以,對於一出生就接觸數位相機的朋友來說,傳統暗房所做的「後製」可說是超出我們的想像,更別說是在傳統暗房做合成做到出神入化的杰利尤斯曼或者是台灣的老前輩 郎靜山。

(杰利尤斯曼,無題)


數位時代與底片時代的差異

那,數位時代發生了什麼事情?
風景透過鏡頭之後投射在感光元件上,再將感光元件所接收到的訊號組合,後儲存至記憶卡內。

那你知道相機這過程中做了什麼事情嗎?
1.如果相機將捕捉到的訊號原封不動的紀錄存檔下來,那就是大家熟知的RAW檔,而這檔案必須在透過軟體(DPP,NX,LR...)做解譯,這個過程猶如沖洗底片一般,而那軟體就是底片時代的「顯影劑」,不同的軟體解出來的效果都不太一樣。

2.如果您選擇拍攝JPG檔,那相機就會再解譯之後套用機身的曲線(標準、人像、鮮豔、中性、風景),再將訊號壓縮之後存成JPG檔,而這過程中,機身的風格曲線就已經是一次後製


經過這樣的解釋,大家應該就能了解一張照片在數位、底片時代經過許多「處理步驟」才能產生照片的不同吧!?



那,到底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心思來後製作品呢?

後製,無非就是將相機捕捉到的影像加上攝影師自己的想法,將作品變得更完美。而這個「想法」,無疑就是攝影師作品裡面最重要的靈魂。

到底為什麼要暗一點、亮一點、哪個角落需要亮一點、哪張臉需要亮一點?這些都源自於攝影師對於「美學的訓練」,同時也考驗著攝影師「對於影像的掌握能力」

而暗房裡的格放或者數位的裁切,都考驗著攝影師「對於影像的想法」,我為什麼要捨去?為什麼要留著?

這樣大家應該能夠簡單理解:到底大家在後製什麼?


最後再來回答本文一開始的兩個問題:
1. 「縮圖直出無後製」
     寫到這裡小編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了,若是要強調「我都不用後製,這照片就這麼美,我很厲害吧!」這件事情的話,那很可惜,這只會凸顯你對於自己照片的要求還不夠高,還是你在分享器材測試文(?),而若再分享作品時又特地強調器材的資訊或是技法(ox鏡頭、入門機或者機皇、Lomo機還是4x5, 8x10相機),也會讓作品的重點失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對攝影師最大的污辱就是問他:「你這張照片是用什麼相機拍的?」(如果被這麼問也表示了作品根本沒有內容值得討論,只能討論影像的階調或是細緻度),這也跟問畫家說:「你這張圖是用什麼牌子的顏料畫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小編也在這邊呼籲,分享照片就別寫器材資訊了,那只會讓作品失焦。

2. 攝影比賽的後製規定

    至於台灣的攝影比賽為什麼要規定不能後製,還是有什麼啦裡拉雜的規定,那小編建議各位朋友就別參賽了,多去參加國外的比賽吧,各位也可以參考一下最近台灣很紅的國際比賽ipa, px3, 哪裡有寫到不能後製或是合成?
    越多規定只會限制大家更多的想像力,各位朋友,解放你們的想像力吧!!

ipa過去的得獎作品 -> http://www.photoawards.com/en/Pages/Gallery/Gallery.php
px3過去的得獎作品-> http://px3.fr/past.html


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在粉絲團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歐!
https://www.facebook.com/justshin.art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分享]彩欣專業影像精緻輸出


添購Canon iPF 8300大圖機與Pro-10&Pro-100相片機
彩欣專業影像精緻輸出 Interview with Just Shin Professional Image Co., Ltd.
林王祐 Hippo Lin
本刊編採主任設計印象雜誌



      在地狹人稠、競爭異常激烈的台灣市場,任何產業的廠商都強調用心經營、專業領航,然而真正跳脫紅海找到屬於自己一片天的卻不成比例;創立1987年的「彩欣專業影像股份
有限公司」,從婚紗攝影、沖印正片成功轉型為數位輸出,並於2011年底購入Canon imagePROGRAF8300 12色大圖機之後,在黃名宏經理的運籌帷幄下,率領精英團隊從工商列印廣告輸出市場邁向高精緻複製畫領域,今年四月再添購Canon Pro-10十色與Pro-100八色專業相片機,搭配開放藝廊展示空間,徹底落實其「彩欣用心,所以專業」的企業精神,提供客戶專業美學的貼心服務。

影像輸出的整合專家

彩欣前身為1987年成立的「彩旭彩色沖印有限公司」,黃名宏經理憶起往日表示,彩旭是全台首家橫跨人像攝影沖印與工商廣告輸出公司,當時頗負盛名;在時代變遷下,沖洗正片與底片的消費者不斷變少,其於2001年積極轉型數位化,添購底片、正片、反射稿掃描器,以及數位雷射沖印機、噴墨輸出機,滿足市場需求。2007年,黃經理接觸大圖機輸出市場,認為其技術已趨向成熟穩定,為了期許以更先進設備、更專業品質、更貼心服務邁入嶄新里程碑,進而在2008年打造專業大圖設備陣容,並正式改名為「彩欣專業影像」,此名稱則延續彩旭精神,更象徵經營上的欣欣向榮。

在多年穩健成長下,黃經理發現大圖輸出市場的經營關鍵在於「創造成本與利潤的空間」,而要拓展這個目標唯有往高單價的高精緻輸出邁進。彩欣首先規劃出藝廊展示區,搭配原有的數位沖印與燈片、大圖輸出、後製加工、設計行政等共16人的專業團隊,再建立完整的工作動線和流程;2011年底,彩欣導入Canon iPF8300 12色大圖機、今年四月添購Canon Pro-10十色與Pro-100八色專業相片機,將自己市場定位為「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客製化服務為主體,成為滿足客戶所有影像輸出相關需求的專業影像整合專家」。

創造利基的噴墨設備

彩欣經過20年來與眾多知名攝影師和各大精品商的配合,在輸出品質與色彩管理上獲得一致好評;黃名宏經理強調:「決定添購Canon大圖設備作為複製畫市場主力機種的關鍵,在於Canon設備的色彩表現更精準細緻,墨水具備高保存性、耐潑水、高抗光之外還非常省墨,符合客戶高品質的輸出需求與彩欣製作成本的考量」。因此彩欣累積了許多追求高品質的市場經驗和客戶群,搭配Canon的新穎科技,進而成為「高品質精緻影像的輸出專家」的最大優勢。而輸出寬度最高達44吋的Canon iPF8300大圖機擁有下列特色:

(一)LUCIA EX 12色顏料墨水╱
可支援比其它現有墨水寬20%的色域,不管是合成色還是特別色,都能提供豐富生動的細緻色彩、表現平順的階調及精微細節。加上其專為耐久而調製,LUCIA EX墨水有比上一代墨水較佳的耐防刮耐擦性,減少金屬製品上光澤造成漫射反射的色偏現象,更能呈現深邃銳利的黑色效果。黃名宏指出;「Canon iPF8300最大特色是應用四個灰階及RBG三原色的墨水,讓整個攝影作品和複製畫產生層次感,不論灰階或繽紛顏色的展現,都能讓客戶驚艷」。

(二)FINE高密度列印頭技術╱透過4pl(十億分之4公升)超微小墨滴,輸出無顆粒感的高品質影像。對於彩欣所接觸的攝影師和藝術家而言,最期待輸出成果盡可能接近所精心拍攝的原始影像或創作;所以Canon提供無縫輸入及輸出的完整解決方案,Adobe Photoshop和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輸出外掛程式皆支援16位元的影像處理,讓輸出品質獲得極大躍進。iPF8300更擁有兩組先進1吋寬列印頭,能以極細緻4pl的墨滴提供最高2,400x1,200dpi解析度的輸出,呈現絕佳的正確性與清晰度,重現所有細節。同時搭配L-COA影像處理器,打造高速且高精度的影像處理和設備控制,更滿足彩欣輸出高精緻影像的需求。

(三)色彩調校功能╱內置感應器
可測量列印圖片的濃度變化,並根據讀取的列印噴頭濃度特性,製作修正表進行調整,應用高性能多重感應器也能製成高精度修正表,調校精度平均為△E2.0;進而降低多台印表機同
時使用所造成的色彩偏差,提供穩定色彩重現。加上支援廣泛的RIP,可用於列印打樣、設計、商用相片列印及其它應用,用戶也能保有目前熟悉的RIP工作流程。目前彩欣則自行應
用efi RIP進行色彩控管,輸出高精緻複製畫影像,並在許多強調輸出品質的案子大放異彩,獲得許多專業人士好評,舉例來說如:(1)Canon年度盛會「攝影馬拉松」活動中的體驗輸出。(2)台南市政府的知名攝影師柯錫杰「心動台江」攝影展。(3)嚴長壽主導的公益平台基金會「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攝影展。(4)正在彩欣藝廊陳列的陳俐凌複製畫個展。

(四)節省墨水成本╱採用12色墨水系統有效減少光源產生的不利影響。灰色影像區域主要使用灰色和照片灰墨水列印,將彩色墨水使用量控制到最低限度,有效防止列印顏色在不同光源下產生不同色偏(即同色異譜現象),同時節省墨水成本。除外,iPF8300具備微調顏色、修飾影像及其它顏色調整效果,可對灰色和皮膚色調等主色的色彩調節,具有極高的匹配性能,彩欣更容易控制顏色輸出,讓客戶獲得滿意的高品質輸出品。精緻品質的優質服務在Canon設備進駐後,目前彩欣業務比例為服裝產業相片沖印佔40%,大圖微噴50%,高單價燈片10%,

並提供四大主要服務:
(一)專業設計╱彩欣自有內部設計部,再搭配專案配合的設計公司、攝影師,可提供客戶全方位專業設計服務,含平面、廣告、陳列、展場等設計領域。黃經理表示在整個製作流程中與客戶事前良好的溝通很重要,Canon設備在此環節上,不只事前提案可做到與客戶充分溝通的色彩表現,更能做到完成度百分百的輸出品要求,無論輸出品質、後製施工都能讓客戶滿意。

(二)專業輸出╱一般大型戶外、室內PVC海報,大型旗幟看板、外牆,車輛宣傳貼紙,戶外半透燈箱片,百貨櫃位燈片。


● 透過Canon輸出設備搭配藝廊展出空間,彩欣創造高精緻的經營路線

(三)藝廊展出╱提供攝影師及攝影玩家,展出自己作品的畫廊場地,並協助輸出攝影成品。黃名宏表示,展示區除了陳列iPF8300,新添購的Pro-10十色、Pro-100八色噴墨相片印表機,則適用輸出A3+及較小尺寸的作品,Pro-10具有一透明色,可讓整個印品就像上亮光一樣的亮面效果、而Pro-100的墨水顏色透亮,在光線的表現特別柔和完美。三台設備都能精準展現攝影或藝術作品的美感。

(四)無框畫作品╱彩欣運用
Canon iPF8300大圖機,自行研發出個性化的專利無框畫產品「愛瘋潮框」。其藉由iPF8300將影像印製在霧面棉質畫布,作品更顯卓越質感與層次感,不僅可佈置用,送禮也非常恰當,目前彩欣官方臉書也實施特價推廣,冀望充滿藝術感的精緻輸出品也能充滿在日常生活當中。

客戶至上的獨家優勢
而彩欣與其他大圖輸出廠商相較,最大的優勢為何?黃經理指出,公司地點位居台北市中心(大安路),交通便捷與客戶作業往返效率高;業務人員機動性強、彈性大、可隨時收送件。同時客戶有任何影像處理和檔案細節等技術問題,工程師即在第一時間親自與客戶溝通解決,創造效率;彩欣更架立FTP平台存放工作進度表,隨時讓客戶輕鬆掌握進度。

黃名宏強調從上述優勢可體現彩欣的經營理念「因為用心,所以專業」,客製化的貼心服務,是彩欣最引以為傲的資產;人性化的專業美學,是彩欣最倍受青睞的成就。然而用心與專業就是出現在細節裡,彩欣連公司都採用成本較貴的5,000K太陽燈管,掌控色管就從光源做起。走向未來,彩欣計畫添購Canon最新的60吋機種iPF9410,搭配切割設備,在不斷提供高品質的精緻輸出之外,並追求透過用心與堅持,成為更專業的「客製化」影像整合專家。


彩欣專業影像 02-27067881
www.facebook.com/justshin.art

[在攝影之後] 2.你所不知道的裁切...




喜歡攝影的你,是不是常常聽到「縮圖直出」還是「我討厭裁切」這樣的說法呢?


到底,攝影是什麼呢?

我想這得回歸到「我想給觀者看什麼」?這件事情上來談。

以下圖為例,這是小編在東北角的海邊拍到的風景,那時候這個美麗的草原有些遊客會站到上面拍照看海,在加上那個小丘陵美麗的弧度,這裡無疑是最美的畫面。

於是我在那邊默默的等,看看有沒有人會走上丘陵,於是看到這位穿著裙子的美麗女孩撐著一把傘,猶如雷諾瓦畫中的少女一般。那時候風很大,吹出了裙子的許多形狀線條,讓整件裙子散發著濃郁的情緒,但是當時鏡頭是24-70,來不及換上焦段更長的鏡頭,只好多拍幾張再回來裁切。



但是這樣的畫面及格嗎?
首先左邊有兩位遊客,右邊還有一棵樹這幾個元素都干擾了畫面,讓觀者沒辦法將注意力放在美麗的女孩身上,於是我選擇才切成正方形,將少女擺在畫面正中間。




還是你喜歡黑白的版本呢?


裁切不只能夠彌補當下的技術性失誤,還能夠成為二次創作的方法,
一張相同的照片能夠裁切出千千萬萬張作品,問題是:

你喜歡哪一張?

而這個答案,就是最重要的「觀點」。

你到底想給別人看什麼,你到底覺得畫面中哪邊最美麗,覺得畫面中哪些元素會干擾?
而這些「選擇、割捨」就是你的看法。


下次不妨把手上的照片裁切出不同的作品吧!


--> 彩新art粉絲頁 <--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課程招生中] edu@TIVAC x 曾敏雄 x EPSON【認識輸出科技】


今年暑假,edu@TIVAC與EPSON和曾敏雄老師,跨界合作,推出【認識輸出科技】課程!
今日,數位攝影蔚為風潮,取代傳統底片為主流;
但提到作品的輸出,大家仍對手洗相片的質感有較高的肯定與緬懷。
你是不是也好奇,該如何以數位輸出的方式,讓你的作品在創作的最後一個環節仍然保持品質?
在這四堂課中,曾敏雄老師將分享創作歷程與展覽企劃與作品呈現之關係,
並且你將能了解輸出科技與耗材的知識,並透過實作,運用EPSON之產品技術來讓自己的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

  • 課程時間:2013.08.09起,每週五,晚間19:00~21:00
  • 上課地點: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 人數:15位
  • 課程費用:全期共2000元
  • 報名方式:請先下載報名表,填畢後寄至tivac@tivac.tw,標題請註明「報名認識輸出科技-您的姓名」
聯繫電話:02-2577-1781
官方網站:www.tivac.tw
Facebook粉絲頁:TIVAC

[展覽]八尺門再現百分之二的希望與奮鬥-關曉榮當代台灣原住民生活紀實影像


展覽地點: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3F特展區 

為推廣社會大眾對台灣原住民族的瞭解,並做為原住民族與來訪遊客的窗口與橋樑,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於7月18日(四)-9月8日(日)於三樓特展區,推出「八尺門再現百分之二的希望與奮鬥—關曉榮原住民生活紀實影像」特展。

八尺門是基隆八斗子漁港附近的小地名,1950年代許多阿美族人因遠洋漁業,離開原鄉聚居於靠近港口的八尺門一帶。然而,八尺門屬於國有地,其上的原住民部落被視為違章建築,履遭拆遷。
本特展為攝影家關曉榮先生於1980年居住次基隆八尺門時,所紀錄阿美族漁工的日常工作和土地抗爭之報導作品,當時關曉榮以報告的形式,將作品陸續發表在《中國時報》和《人間雜誌》上。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

1996年,作者決定重回八尺門,希望透過紀錄在時間容顏裡所顯示的意義,看見都會原住民的變遷與奮鬥,喚起社會大眾正視、關注都會原住民生存及生活空間等議題,進而從原住民政策、土地、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等根本的社會構造,去思索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有效途徑。本展將展出關曉榮先生精選之26幅作品,並於現場播放攝影家影音及作品介紹。 

作者簡介
關曉榮 
報導攝影與文學工作者,致力於當代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與現實的社會調查報告。關曉榮曾在1984年赴基隆八尺門記錄當地阿美族島內移工的生活,後寫成〈2%的希望與掙扎〉於1985年《人間》雜誌創刊號發表,並在美國文化中心開辦攝影展。之後於1987~1988年赴蘭嶼進行達悟族社會調查報告工作,並於《人間》雜誌分篇發表〈蘭嶼報告〉,頗獲攝影界重視。曾任《天下》雜誌、《時報雜誌》、《人間》雜誌、「自立報系」採訪記者;1998~2012年擔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作品有《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八尺門手札》、《女兒的胞衣》等書;以及《我們為什麼不歌唱》、《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等紀錄片。
年表
1949年  9月7日生於國家內戰烽火中的海南島。
1972年 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
1974年 任教於台灣屏東縣恆春國民中學。
1980年 辭去教職,務計程車駕駛。
1981年 進入《天下》雜誌任專職攝影。
1981年 辭去《天下》雜誌轉入《時報雜誌》任文字編採與攝影工作。
1983年 爵士攝影藝廊舉辦個人攝影展。
1984年 離開《時報雜誌》赴基隆八尺門從事阿美族都市漁業勞工之生活報告
工作「2 %的希望與掙扎」之報告發表於《中國時報》及《人間》雜誌
並於《美國文化中心》舉辦攝影展。
1985年 重回《時報雜誌》。
1986年 轉任《時報新聞周刊》。
1987年 離職後前往蘭嶼展開「蘭嶼報告」之文字與攝影工作,並在《人間》
雜誌分篇發表。
1988年 蘭嶼報告結束。
1988年 進入「自立報系」從事專題報告採訪工作。
1989年 離職整理、放大蘭嶼報告之相片。
1990年 重回「自立報系」。並於年底因故離職。
1991年 《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共三冊書籍出版。
1993年  《女兒的胞衣》散文集出版。
1996年  《八尺門手札》散文集出版。
1998~2012年  擔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教授。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寇德卡答問

寇德卡在LOOK3攝影節上傾聽讀者提問,攝影Dennis Dimick
“你問我從吉普賽人身上學到了什麼?你不需要太多東西,你就可以活著。”
在美國夏洛茨維爾召開的LOOK3攝影節上,寇德卡現身演講大廳,人們起身站立為他鼓掌,這位很少在公開場面露面的攝影師,其實並不是很情願在這裡出現,他說自己不善言辭,然後又誠懇地說,對於今天的訪問,他肯定會有問必答。
現場放映了寇德卡攝影生涯的幾部重要作品,甚至包括他早年在布拉克當劇院攝影師所拍攝的作品。本屆攝影節的策展人Anne Wilkes Tucker就這些做了對談寇德卡做了對談,隨後是觀眾的自由提問。
訪談的整個內容已經在PDN上發表,下面我就摘錄我感興趣的一些片段分享給大家。
提問:關於吉普賽人拍攝過程中是否遇到溝通的問題。
寇德卡:在8年裡,我訪問過不同的村莊,最為對我有幫助的是,因為我喜歡吉普賽音樂,喜歡鄉村音樂,所以我隨身帶著一個非常古老的磁帶錄音機,我錄了很多歌,我想,這大概是我獲得他們信任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們了解到我也喜歡音樂。我喜歡的東西其實很多,跟他們相處真的不難,而且當然,我還會把我拍的照片送給他們。(悅評:很想听寇德卡的錄音啊,如果這個做出來,那些什麼有聲幻燈片都弱爆了。)
提問:關於Invasion, 1968,你的生活因為這部作品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寇德卡:我離開捷克斯洛伐,是因為我不是一個勇敢的男人,我知道他們肯定會找到我,但我真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蹲監獄。
你能想像我最後坐在離開飛機時候的心情麼,在最後一刻他們還在飛機上往下趕人,當飛機起飛的時候,那種感覺,你真的無法想像。
提問:關於《流放,1971-1987》,這些照片是你大概30年各地周遊的作品,你一直在旅行之中。
寇德卡:我一直在旅行,當下也依然。43年了,我記得有人問過我,你​​是否曾在某地停留過超過三個月的時間?我想我沒有。
那16年,我沒有付過任何房租,沒有做過任何工作,唯一的工作是女兒出生之前,我覺得需要一些錢。我是一個始終需要旅行的攝影師,如果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我覺得我會瞎了。
提問:關於Chaos, 1986-1997,你為什麼會使用寬幅相機?
對我來說,這全都是偶然,我一開始要拍風景,但我對自己的作品一直不滿。當時我用一台祿來6×6,我就把我不要的畫面都剪裁掉。我最開始學習構圖就是通過剪裁,把6×6裁成不同的畫幅,這就是我對構圖的理解。所以當我聽有攝影師說照片不能剪裁,我覺得這個人瘋了。
然後我忽然發現了寬幅相機,我對它特別滿意,因為它幫我實現了我從來沒有辦到的事,做一些不同的。我覺得攝影師的生涯是非常短暫的,很多人的創造力在40歲就消失殆盡,但我已經75歲了,興許快死了,可我仍舊在拍照片。
提問:似乎從來沒有人問過你關於捷克攝影師Josef Sudek,他也拍寬幅,你對他的作品有什麼看法。
寇德卡:我的生命裡從來都沒有其他英雄,攝影也一樣。我不看其他人的作品。有人給我一些書,即使是羅伯特弗蘭克,對我也沒有任何意義,給我看布勒松,我也不激動。
我和布勒鬆的友誼,和其他馬格南以及馬格南之外的攝影師不一樣。並不是因為攝影的緣故。事實上他的一些照片我很不喜歡,我會直接告訴他,大概他也會因此不樂意,然後他可能會說:“你幹嘛要拍這種意大利麵條一樣的寬幅照片,這些是無意義的攝影。”嗯,就是這樣,但非常好。
所以,關於Sudek,我看到過一些他的照片,讓我痛恨極了,那種沒有焦點的畫意攝影,對於我這種用25毫米鏡頭,希望一切都在焦點之內的攝影師是不能接受的。我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攝影師,和布勒鬆一樣,羅伯特弗蘭克也是好攝影師,但我沒有遇到過他,可我也絲毫沒有感到任何需要和他相認的理由。
寇德卡,攝影布勒松
提問:關於你的新作Vestiges, 1991至今,你現在的又一個大的改變是開始用數碼。
寇德卡:這個改變是有很大現實意義的,我不再需要找人來贊助我的旅行,我不需要人來付費給我衝膠卷,做小樣。現在最棒的是我可以拿起數碼相機就出門,我可以買了機票我就走。
有人曾問我,你30年來都在拍寬幅?不,我其實一直都在拍35mm,沒人看到過這些照片,因為我不想去處理這些照片,我不想浪費我生命裡的這些時間,我要拍照。我知道也許我很快就不能拍照,這種情況任何時候都能發生,所以,我一定要拍。我當然也仍舊希望能夠有一天,可以坐下來仔細看看這些年,我換了一台相機所拍到的這些東西。
本次訪談,寇德卡最後引用了羅馬的圖拉真皇帝的一句話:
“即使在任何一個國家我都是外國人,但我卻從來在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曾感到自己是一個陌生人。”(Even though I was thought [of] as a foreigner in every country, I didn't feel like a stranger in any place.)
訪談觀感:無太多彩蛋,除了“意大利麵條”那段,我看後面有個網友留言,怎麼沒有人問他為何從來不拍彩色,哦,就是嘛,這是個問題。

[在攝影之後]1.整理照片Lightroom小分享



在攝影之後  1.整理照片-Lightroom教學


愛拍照的各位朋友,想必電腦中有許許多多的照片吧!
但是到底要如何整理照片呢?小編來分享一下個人的整理照片之術。

我使用Adobe Lightroom來管理照片與進行初步修圖,Lightroom(以下簡稱LR)之所以廣為攝影愛好者使用,在於他強大的管理架構與修圖功能(本篇不介紹修圖功能)。



1. 導入設定
在外面拍了一整天之後,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記憶卡放進電腦裡,這時候LR就會自動跳出視窗(若沒有跳出則可以自己按下「導入」),詢問你要把照片拷貝到哪邊,通常我會依照年份來分類,再加上當天去的地點或拍攝細節,例如:2013/07/07 金門-金城、建功嶼並將導入名稱設定為自動重新命名為:日期-檔案編號。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是因為數位相機的檔案編號會從0000到9999然後再重複,為了避免電腦裡面出現兩個 IMG_1234,在檔名之前加上日期是目前我想到最好的方法。


在導入完畢之後,記憶卡就暫時功成身退了,但是小編建議先不要把照片刪掉,一直到下次拍照之前在刪除,因為就怕硬碟出了什麼問題,至少記憶卡裡面還有一個備份。

2. 評分與選擇

LR裡面可以幫照片評分,從1~5分(分別對應到數字鍵12345),還能加上顏色標記,共有 紅黃藍綠紫 五個顏色(分別對應到數字鍵67890),但每張照片只能對應到一個顏色(例如上圖就有四張圖標記為黃色)。

另外還能加上棋標「已標註」、「未標註」、「排除」,一般照片都是處於「未標註」狀態,這幾個好用的功能就能幫照片進行分類。

例如小編都是用評分模式來挑選照片居多,三顆星表示不錯,要留下的照片,一~二顆星通常不標,表示這些照片不好,隔一段時間之後可以直接刪除,四星、五星表示這些照片特好,可以特別標記出來。

有時候也會使用「排除」棋標來標記需要刪掉的照片,而顏色的標記可以分別用來標記族群,例如 紅色是要給朋友的,黃色是要給家人的.....等等。

注意:即使是一~二顆星的照片也不要輕易刪除,因為你的眼光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挑選照片也會隨著心情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除非硬碟爆炸了,再刪去那些你肯定不會挑選的照片吧!

3. 群組功能

LR最強大的莫過於虛擬群組功能,
你可以建立一個「出遊」的集合組合,在下面建立許多組合(以[]表示)或是集合組合(以「」表示)
例如:「出遊」--「金門」--[第一天]
                                  --[第二天]

如此一來就能管理許多照片,而且能跨資料夾的管理,例如有去馬祖或是金門旅遊拍的照片,都能拉近一個叫做「旅遊精選」的照片,而這些動作都不需要增加硬碟負擔。

4. 虛擬副本

虛擬副本是LR另一個超強大的功能之一,她可以讓你對同一張圖做許多版本的處理,例如上圖,我想要再裁切原圖成為另一張圖,這時候只要建立一個「虛擬副本」就能夠對這張圖做另一種處理,而不用再copy一份檔案,非常的方便而且不會佔用硬碟空間。

為什麼LR能夠做到這樣呢?因為LR用的是一種圖層或是記錄檔的模式,來記錄你所有對於圖片的更改,而不會更動到原始檔案,所以LR最重要的就是「編目檔」,千萬不要消失,那會讓你對於圖片的修改全部化為泡影,會欲哭無淚的,所以記得要常常備份。



5.轉存

一般小編是拍攝RAW檔,如果需要JPG檔案則是另外轉存。一般我放置於原始資料夾的下面,建立一個 _jpg的資料夾(有一個 "_" 符號可以讓資料夾排在最上面,方便找尋),或是可以另外獨立一個專門放jpg檔案的資料夾也可以,跟RAW檔案分清楚一點。


以上是小編管理照片的方法分享,

如果有錯誤或是更好的方法都歡迎跟我分享歐!



-----
彩欣Art 提供您藝術微噴、傳統影像輸出、雷射輸出、大圖輸出、戶外媒體製作等全方位解決方案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書訊]《與寫真同歡》

《與寫真同歡》
作者:飯澤耕太郎
譯者:李鳳新
出版社:田園城市
裝幀設計/林銀鈴(攝影/但以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9526




[小編推薦]這本書不只介紹了攝影發展史、也教你如何看攝影展、如何閱讀攝影集、還教你如何拍照、如何整理作品、還有收藏攝影作品有什麼樂趣。


而且文字淺顯易懂,想必譯者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在裝楨上面也很有特色,非常建議各位朋友閱讀。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info]Tarkovsky Films Now Free Online


Andrei Tarkovsky (1932-1986) firmly positioned himself as the finest Soviet director of the post-War period. But his influence extended well beyond the Soviet Union.  The Cahiers du cinéma consistently ranked his films on their top ten annual lists. Ingmar Bergman went so far as to say, “Tarkovsky for me is the greatest [director], the one who invented a new language, true to the nature of film, as it captures life as a reflection, life as a dream.” And Akira Kurosawa acknowledged his influence too, adding, “I love all of Tarkovsky’s films. I love his personality and all his works. Every cut from his films is a marvelous image in itself.”
Shot between 1962 and 1986, Tarkovsky’s seven feature films often grapple with metaphysical and spiritual themes, using a distinctive cinematic style. Long takes, slow pacing and metaphorical imagery – they all figure into the archetypical Tarkovsky film. (Watch the scene from Stalker above.)
You can now watch Tarkovsky’s films online – for free. Each film is listed in our collection of Free Online Movies, but here you can access each major film in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were made.
NOTE: if you access the films via YouTube, be sure to click “CC” at the bottom of the videos to access the subtitles.